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9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懷磚之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青州風俗澆薄,太守初到其地,民皆懷磚叩首迎之。等到卸職還家,民則以磚擊之相送。見《洛陽藍記.卷二.秦太上君寺》。後比喻風俗澆薄,人情勢利。
納蘭容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詩人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后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納蘭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澱區上庄皂甲屯。  納蘭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 "清詞三大家"。  娶妻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后誥贈一品夫人,成婚...
終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判教學說,將闡釋眾生皆可成佛的如來藏系經典,如《楞經》等,判歸為五教中的第三類,謂之「終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聖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
縹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白色的書囊。《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但錄題及言,盛以縹囊。」《洛陽藍記.卷四.壽邱里》:「當時四海晏清,八荒率職,縹囊紀慶,玉燭調辰,百姓殷阜。」
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車駕所走的道路。《後漢書.卷三三.虞延傳》:「帝乃臨御道之館,親錄囚徒。」《洛陽藍記.卷一.景林寺》:「景林寺在開陽門內御道東。」
不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不念法華經,不禮梁皇懺,颩了僧帽,袒下我這偏衫。」元.蕭德祥《殺狗勸夫.楔子》:「員外也!你把共乳同胞親兄弟孫二不禮,卻信著這兩個光棍,搬壞了俺一家兒也。」
後會難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後難有再相見的機會。《洛陽藍記.卷三.大統寺》:「老翁送元寶出,云:『後會難期。』以為悽恨,別甚殷勤。」
香象絕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悟道精深,或稱讚文章寫得精闢、透澈。參見「香象渡河」條。明.袁宗道〈雜說類〉:「至如般若緣深,靈根夙植,陵破卵,香象絕流。」
普陀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浙江省定海縣,為舟山群島之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為觀世音示現說法的道場。島中大小寺院凡三百餘,佛塔十二座。是著名的佛教勝地。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二六.普陀》:「南海普陀山,梵云:『補怛落』或曰:『怛落』或曰:『補涅落』。音雖有殊,而譯以漢文,則均為『小百華樹山』。實則一海島也。」也稱為「普陀」、「普陀洛山」。
百喻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佛教典籍。印度僧斯那撰,南朝齊求那毘地譯,四卷。因故事近百,取其整數,故稱為「百喻經」。書中設有九十八個譬喻,以喻佛法、邪、正等事。也稱為「癡華鬘」。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