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法相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其創始人玄奘常住慈恩寺,故也稱為「慈恩宗」。玄奘到印度留學,從戒賢大師學習瑜伽行派的典籍,回國後將之翻譯。由其弟子加以傳揚,而形成一宗派。其學說主要在闡明一切現象。因心識才存在;無心識則無現象之理。唐武宗滅法,因典籍慘遭焚毀從此一蹶不振。也稱為「唯識宗」。
|
香象絕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悟道精深,或稱讚文章寫得精闢、透澈。參見「香象渡河」條。明.袁宗道〈雜說類〉:「至如般若緣深,靈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絕流。」
|
後會難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後難有再相見的機會。《洛陽伽藍記.卷三.大統寺》:「老翁送元寶出,云:『後會難期。』以為悽恨,別甚殷勤。」
|
密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說大乘教中金剛乘的灌頂、道品、修法、會供等的佛教典籍。可分《成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四部。因這類典籍必須經由上師傳授,代代相遞,故稱為「密續」。
|
百喻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佛教典籍。印度僧伽斯那撰,南朝齊求那毘地譯,四卷。因故事近百,取其整數,故稱為「百喻經」。書中設有九十八個譬喻,以喻佛法、邪、正等事。也稱為「癡華鬘」。
|
中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大乘佛教中觀派的禪觀。其見解從世俗的真理觀之,由語言、概念所成立的現象是存在的。但從究竟的真理觀之,沒有絲毫真實存在的體性。修行者依這樣的見解來思惟、觀修。《三論玄義》:「若一法不窮,一言不盡,則戲論不滅,中觀不生。」(2)大乘佛教的中觀派。《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所云大乘無過二種,一則中觀;二乃瑜伽。」
|
善無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37~735)唐代高僧。中印度摩伽陀國人。甘露王的後裔,十三歲繼承焉荼國王位,後出家,向達磨掬多學習密法。玄宗開元四年到長安。先住興福寺,后住西明寺。為唐代密宗胎藏界的傳入者,與金剛智、不空合稱開元三大士。譯有《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蘇悉地羯經》三卷等重要密續典籍。也稱為「輸波迦羅」。
|
貴極人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最高的官位。《洛陽伽藍記.卷三.高陽王寺》:「貴極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宮。」也作「位極人臣」。
|
連枝分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同出一源,關係密切。《洛陽伽藍記.卷一.永寧寺》:「朕之於卿,兄弟非遠,連枝分葉,興滅相依。」也作「連枝帶葉」。
|
妙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驗的藥品。唐.李華〈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銷大毒者,伽陀妙藥,拔陷扶墜,而生大師。」《鏡花緣》第三○回:「如大賢不肯帶去:此地既少良醫,又無妙藥,多則一年,少則半載,無非命歸泉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