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ABC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慘的事認為壞人的惡行即應受到非常嚴厲的懲處認為如事情不如期望,即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認為消極的情緒為外在環境所影響,自己是無法克制的認為過去的影響是無法消除的認為天命難違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ABC理論英文關鍵字:ABC theory 參考資料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252-255。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註2彭駕騂/著。諮商與輔導Q&A,1997年初版,頁292-293。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
胡思亂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思亂想」就是胡亂思想,指不切實際地妄想。此語在《朱子語類》多見。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學說以居敬窮理為主。在《朱子語類.卷一二.學六.持守》中,他主張研究學問前要先收斂心神,使心力集中。如果將心力歸總匯聚到義理上,專心一志,就不會「胡思亂想」,時間一久,自然會降低對物質的欲望,將心力著重在義理上。另外在《朱子語類.卷一一三.朱子十.訓門人一》中也用到「胡思亂想」。此段記載了朱熹回答陳淳(安卿):「所謂操存,只是教你如何匯聚心力,不胡思亂想,並不是教你在心裡固執著某種東西。」這兩處的「胡思亂想」都是指不切實際地妄想。
|
秘密通訊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人主觀上物議將通訊之內容作為秘密,則可視為「公開通訊」,此時則非秘密通訊自由所欲保障之客體。而無法外在客觀事實判定通訊當事人之意圖,或事實不明確時,基於法治國家人權保障之觀點,則傾向將其推定為私人通訊,受秘密通訊之保障。(註1) 秘密通訊自由保障之主體秘密通訊自由在基本權主體的保障上除了寄件者外,亦應包含收件者,此即是因通訊具雙方性本質。正如同大法官在釋字631號表示:「……通訊監察之執行,除通訊監察書上所載受監察人外,可能同時侵害無辜『第三人』之秘密通訊自由,由此可知通訊的另一方亦受到秘密通訊自由之保障。(註2) 參...
|
認知類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滾的情境。此時要受試者做出對上下方位的判斷,並說出身體與標準垂直線的角度。 實驗結果發現,有的人受外在刺激改變的影響少,對空間方位判斷正確;有的人受外在刺激影響大,對空間方位判斷不正確。 實驗者將此解釋為認知類型的差異,並稱前一種人為場獨立型(field independent style)(不受場地刺激變動的影響),後一種人為場依賴型(field dependent style)(受場地刺激變動影響)。兩者合之,稱為場獨立性。 此一研究結果...
|
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知識論上指我們認識外在事物,由於有主觀的先天概念加入其中,故所認識者只是現象,而非物的自體。
|
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則a>c,透過上述兩例子可看出,前提是運用相同的關係來推導出結論,因此此類則具有遞移性。另外在兄弟、祖先、上司等等也可運用遞移性的原理,來做出線性推理,但相對的並非適用於任何關係上,例如敵人、父親、喜歡等則並非適用線性推理,舉例而言,當A喜歡B而B喜歡C時,我們並不能推理出A即喜歡C,因此在做線性推理時,主體物的選擇則需考慮是否適用。(註2) 條件推理(conditional reasoning)條件推理主要包含三個部分,分別為兩個前提以及一個結論,而兩個前提則細分為如P則Q,以及前提為P的語句敘述,舉例而言,...
|
經典條件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典條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經典條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或稱古典制約作用,此理論最早由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 1849~1936)提出,其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變化時,意外發現分泌量與外在刺激的性質及出現時間有密切相關,由此巴甫洛夫進而採用食物之外可操縱的刺激做實驗,經過嚴謹的紀錄後,建立經典條件作用理論。(註1)20世紀初此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用以解釋於人類行為,甚至擴大應用於解釋人性。法則目錄1 (一)強化與強化...
|
感覺動作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一些天生的反射動作,其對於外界的刺激都會有一反應,而這就是所謂的反射動作,並且藉由這些反射來認識外在事物,進而形成基模的產生,例如當用手靠近嬰兒的嘴巴時,他們可能會吸允,把手放在他的手心上,就有握緊我或是推擠的動作出現,而這些行為就是此時期的嬰孩最先天的基模建立方式。此時期到達末期的時候,嬰兒會開始有了第一次思考行動的產生,他們對於外在事物開始有了計畫性的作法,而非只從錯誤中學習,例如以前他們可能會為了吃東西爬上較高的椅子,然後重心不穩而摔下來...
|
教學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情境能被控制的程度,也就是吉柏森(GIBSON)與殿伯(Dembo)所謂的「一般教學效能」,指於外在條件下教師能影響或改變學生的學習的信念,是將學生的成敗歸於外在因素,指的是教師克服外在環境的負面影響、各服學生差異的能力知覺,因此也可稱之為「抗衡性教學校能」。另外,「效果預期」則是指教師對本身引導學生正面改變的能力評估,即吉柏森與殿伯所謂的「個人教學效能」,指的是教師盡心...
|
人力資本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發中國家為何投資大量金費於教育事業。此理論認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遲滯或緩慢的原因是在其本國之內,而非外在因素。所以ㄧ個國家若能對內部的人力加以投資,必能促使社會經濟快速成長。對個人而言,如此的投資於未來可透過所得回收而使得個人經濟成功。以人力資本論而從事比較教育之研究包括:丹尼森(Denison,1962)在《美國經濟成長的原因及其可行方案》的研究中,以集合生產函數之概念來計算1930-1960年間促使美國經濟成長的因素,發現其中有23%可歸因於人力教育之增加。沙卡洛波羅斯(Psacharopoulos,1973)研究3...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