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657 ms
共 12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機械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械學習是一種單純依靠記憶學習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複雜內部和主題推論的學習方法。平時多稱為死記、死背或死記硬背。由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與有意義學習相對的概念,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建立非實質性的和人...
|
〔學習的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的社會〕係美國永恆論教育家赫欽斯(Robert M. Hutchins, 1899~1977)晚年的一部教育名作,出版於一九六八年。赫欽斯是新人文主義的教育家,曾任芝加哥大學校長,他在一九三○年代,便曾嚴厲批判實用教育、功利教育及職業教育。對於當時風起雲湧的進步主義教育運動也不贊同。他以古代經典名著為大學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主要的理由是希望接受博雅教育的學生,能夠浸潤古代以來的偉大人物的心智之流。他提倡博雅教育,鼓吹個人心智陶冶的通才教育。這些重要的教育信念,直到一九六○年代,赫欽斯依然在他的〔學習的社會〕中再三地提到,可見他對這些教育信念的堅信程度。〔學習的社會〕一書係從科學、技術...
|
學習單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元是教材組織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在教材組織上,是以生活上重要問題為中心,且為完整的經驗;完整的學習材料,用在教學活動上,即為有目的的一個完整的學習活動。在此活動中,可增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其態度與理想,改變其行為,以獲得適應生活環境的經驗與能力。依範圍分,為學習單元、合科單元、聯合單元與大單元設計活動。依單元內容分,為教材單元與經驗單元兩種。依擬具單元的人員分,為資料單元、教學單元與學習單元。
在實施單元教學法之前,必先設計學習單元。亦即在教學時,根據活動的順序,指導學生學習一種教材或解決一個問題,使獲得完整的生活經驗。一個單元的學習,須歷時數日或數過之久,是... |
體驗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教師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教學設計,使學生於教學活動中藉由主動體驗探索過程中,能分享其看到什麼及其感受,並透過反思其學習的過程,將其所學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進而能產生延伸之學習。 理論基礎1.Dewey之經驗理論。2.Kolb之體驗學習圈。
|
整體學習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體學習法是學習時進行練習的一種方式。在學習時將學習材料視為一個整體,在練習時不分段落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閱讀某一篇文章時想要讀到能背誦的程度,若採整體學習法,則須通篇從頭到尾一遍遍的讀下去。在技能學習時也可以採用整體學習法,例如體操地板動作,每次練習時都從開始的動作做到結束的動作一氣連貫,不採分段進行的方式。與整體學習法相對的是部分學習法(part method of learning),則是將學習材料分成數段,按段進行練習,直到前一段熟練後再進行下一段的學習。如此循序漸進,最後學完全部。
|
〔學前兒童學習能力測驗修訂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前兒童學習能力測驗修訂版〕主要目的在評量二歲至六歲幼兒發展及學校準備的狀況。此分測驗係由張杏如、譚合令、黃堅厚、吳武典和王天苗等人修訂伊利諾大學C.Mardell-Czudnowski & D.S. Goldenberg所編之〔學前兒童學習能力測驗〕(Developmental Indicators for the Assessment of Learning-Revised, DIAL-R)。
〔學前兒童學習能力測驗〕共有三個分測驗 1.動作能力:係評量幼兒接住動作、跳躍動作、堆積木、觸指、剪紙、配對及仿畫等項目。 2.概念能力:係評量幼兒辨... |
電腦支援合作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支援合作學習(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簡稱CSCL)乃透過電腦互動的特質,讓協同合作學習的個人與團隊成員,能夠頻繁的進行必要的互動。電腦支援合作學習強調社會互動對於學習的重要,主張個人的學習乃建立社會建構之基礎上。學習必須經過彼此之互動,才能產生有意義的內涵。而為了達成互動,透過電腦網路科技,建立合作的情境,讓團隊成員所經歷的學習活動更能符合社會性學習之需求。電腦支援合作學習之起源雖早在1970年代,但隨著互動科技與網路社會化工具日亦進步,不同型態的電腦協同合作學習層出不窮。例如透過策略的運用,電腦支援合作學習可以運用於寫作上,...
Onrubia, J. & Engel, A. (2009). Strategies for Collaborative Writing and Phase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CSCL Environments. Computers & Education, 53(4), 1256-1265.The Glob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 44 benefits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Retrieved February 5...
|
學習社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社群是指一群具有共同學習興趣或學習目標的成員所組成,經由持續性分享交流、參與學習、相互激勵,提升彼此的知識、技能或態度。不同的人員或目的,可以因此組成不同型態的專業社群,如中小學各科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大學生自發性組成的讀書會社群、家長自發性組成的親子溝通成長團體、成人自發組成的土風舞社、教師組成促進專業發展的學習社群等等。 學習社群在教育領域受到重視,原是希望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研究指出:參與或投入(involvement)對學生的學習有莫大的影響,投入主要有兩類:學術性的投入與社會性的投入,都能改善學生發展、提升學習成效、增進學習毅力等。學習社群的組成,便是期望能增加學生在學術...
|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頁面分類的主條目是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藝術與人文領域(Arts and Humanities)是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學科領域,而藝術與人文領域為七大學習領域之一,其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學習,陶冶學生藝文之興趣與嗜好,俾能積極參與藝文活動,以提昇其感受力、想像力、創造力等藝術能力與素養。其基本理念為:「藝術與人文即為藝術 |
以目標計劃為根基的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目標計劃為根基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以目標計劃為根基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係為一廣泛運用在教室情境中之教學及學習方法,其能使學生專注於計劃:相對花費較常之時間、問題集中化、建構有意義之單元,整合觀念和研究的各式學科或領域。學生透過詢問及精煉問題、彼此相互辯論意見、擬定假設、設計計劃或實驗、蒐集分析資料、總結、溝...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