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暇暖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ˊ,熏黑。突,灶突,即砌在灶上的煙囪。
(4) 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現存有《墨子》一書,是墨家思想的代表。
(5) 無煖席:沒有因久坐而溫暖的席子。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於行道。煖,通「暖」。
(6) 聖人:指上文伊尹、呂望、百里奚、管仲、孔子、墨子。
(7) 不高山,不廣河:不以山為高,不以河為廣。表示不會因山高河廣而絕行道之念。
(8) 干:營求、求取。〔參考資料〕 漢.班固〈答賓戲〉(據《文選.卷四五.設論》引)蓋聞聖人有一定之論,烈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
專業發展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e desig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為題,提倡專業發展學校的理念與作法。該團體復於1995年發表「明日的教育學院」(Tomorrow's Schools of Education),持續倡導專業發展學校的理念。近年來,專業發展學校的成長相當快速,教育學院較具規模的綜合大學相繼與中小學合作成立專業發展學校,成為美國師資培育改革的新主流。專業發展學校是與師資培育機構共同合作,以培育中小學專業師資,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以及進行教學專業研究之公立學校。Holmes Gr...
|
林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0年)聞名,是關於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則小故事,曾改編成電影。純文學這個概念最先由林海音提出,提倡不含政治及商業目的地創作文學。她在1961年成立純文學出版社,創辦《純文學雜誌》,培育無數青年作家,她的名言是「有人得意,看背影就可以知道;有人失意,聽腳步聲就可以知道。」晚年為糖尿病、腦中風、肺炎所苦,2001年12月1日11時46分因器官衰竭辭世。1918 出生於日本大阪絹笠町回生醫院1921(3歲) 隨父母返回台灣在頭份及板橋居住1923(5歲) 隨父母到北京定居城南1925(7歲) 進入廠甸師大第一附小就讀19...
|
牽湊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董仲舒:西元前179∼104,西漢廣川人。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
(2) 陰陽之學:根據四時、節氣、方位、星象來講人事吉凶的數術。
(3) 《春秋》: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4) 俛首:低頭。
|
秋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75~1907)字璿卿,又字競雄,號鑑湖女俠,浙江省山陰人。工詩詞,性任俠,後東渡日本入同盟會,以革命為職志,歸國提倡女學。因響應徐縞摬起義而被害,葬於杭州西湖。有《秋瑾集》傳於世。
|
合流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趣為依歸。基本上,合流教育與分流教育是兩個相對的概念。 內容說明合流教育是近年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大力提倡的理念,反映在具體教育措施上,小學教育階段有「學校選擇權」(school choice)的計畫,以保障學童同等受教權益,以及融合課程的設計,使小學教育活動與學童能力、興趣密切結合。中學教育階段,除學校選擇權外,綜合中學的普及,可以容納各類不同條件及背景之學生,延緩分化教育之實施,並擴充及彈性化中學畢業生升學管道。高等教育階段,除擴增各類大學,增加學生入學機會外,特別注重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之規劃、以及消除綜合大學與專門、專...
|
茅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為胡宗憲幕僚。 著作《史記鈔》、《紀剿除徐海本末》 觀點茅坤反對明代前後七子「文必秦漢」的主張,提倡學習唐宋古文。其所評選的《唐宋八大家文鈔》在當時和後世有很大影響,此書選輯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三蘇、曾鞏、王安石等唐宋古文八大家之文章共164卷。總序中說:「世之操觚者往往謂文章與時相高下,而唐以後且薄不足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時非所論也。」,因此茅坤選文的目的在於宣揚八人文章中「六經」之精隨,對韓愈尤為推崇。他評點註釋雖多有疏漏、錯誤之處,但此選本繁簡適中,可作為初學者之門徑,因此幾百年來盛行不衰。...
|
小步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於法國民間的一種三拍子舞曲。為英語minuet的意譯。早期按社會地位高低為序,講究禮儀,並於起舞前先屈膝向舞伴和觀眾行禮。路易十四時,由盧利等音樂家引入法國宮廷,經路易十六的提倡而風行於全歐。十七、十八世紀時,常用於組曲和交響曲中,作為一個樂章,以其中庸的速度和優雅的風格為特色。初時僅是小二段式的曲體,現在一般多為大三段式、三拍子的形式。
|
陳獨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青年》雜誌,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週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進行建黨活動。1921年3月24日,陳獨秀受陳炯明之邀在廣東建黨。在1925年到1927年的中國大革命中,多次反對共產國際的國共合作指示。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陳獨秀在黨報上表示單方面宣布退出國民黨。1927年大革命失敗對中國共產黨造成了強烈沖擊,中共將其責任推向陳獨秀,他的書記職務在1927年八...
|
林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平父子,廣其自由之途轍」,但卻又將與封建禮教不相容的《迦茵小傳》整部譯出。林紓的古文論,以桐城派提倡的義法為核心,以左、馬、班、韓之文為「天下文章之祖庭」,以為「取義于經,取材于史,多讀儒先之書,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滅之光氣」。但卻又看到了桐城派的種種弊病,反對墨守成規,要求「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他認為學桐城不如學左、庄、班、馬,韓、柳、歐、曾。並且以為在學習中應知變化,做到能入能出。林紓青年時代便關心世界形勢,認為中國要富強,必須學習西方。中年之後,盡購中國所有東...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