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非木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有思想感情,不同於樹木石塊無知覺感情。參見「身非木石」條。唐.白居易〈新樂府.李夫人〉:「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
騙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騙他人的方法。[例]歹徒的騙術能夠成功,常是由於受害者的無知
未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
井底蝦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流東下,來到了北海,看到了一片沒有邊際的汪洋,比起自己居住的黃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時,就對自己之前的無知和自傲感到慚愧不已。北海便對河伯說道:「沒有辦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談論海洋之大,這是因為受到所住環境的限制;無法跟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霜,這是因為受到生存時間的限制;而無法跟鄙陋之人談論真理之道,也是因為受限於他們的教育背景。人受到現實環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今日你看到了大海,才發現黃河的渺小,然而這看似沒有際涯的海洋,在浩瀚無窮的天地之間,跟大倉庫裡的一粒米又有什麼分別呢?」後來後來「井底之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淺薄的人。
嬌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幼無知、天真可愛的樣子。唐.白居易〈秦中吟.議婚〉:「見人不斂手,嬌痴二八初。」《董西廂》卷五:「鶯鶯何曾改,怪嬌痴似要人撋縱,丁香笑吐舌尖兒送。」也作「嬌憨」。
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淺薄粗鄙的見解。如:「提出這般陋見,只會顯出自己的無知。」
害理傷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妾亡子死,夙夜傷心,思得乳媼,一問其情。因憶無病言「逃於楊」,近村有楊家畽,疑其在是;往問之,並無知者。或言五十里外有楊谷,遣騎詣訊,果得之。 〔注解〕 (1) 快意:稱心如意。 (2) 訟:訴訟。 (3) 詣:音|ˋ,前往。 (4) 宰:地方行政長官。此處指縣令。 (5) 廣文:明清時對教授、教官的別稱。 (6) 阿:音ㄜ,偏袒。 (7) 廉:考察。 (8) 齷齪:音ㄨㄛˋ ㄔㄨㄛˋ,汙穢腐敗。 (9) 吮人癰痔:替人吸吮濃瘡,比喻逢迎巴結權貴。吮,音ㄕㄨㄣˇ。癰,音ㄩㄥ。痔,音ㄓ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痴愚的。《淮南子.氾論》:「愚夫憃婦皆能論之。」漢.高誘.注:「憃亦愚,無知之貌。」
招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致引進。《後漢書.卷三二.樊宏傳》:「建武中,禁網尚闊,諸王既長,各招引賓客,以鯈外戚,爭遣致之。」《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我們這樣老無知老禽獸,不守本分,慣一招引閒神野鬼,上門鬧炒!」
晦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愚昧無知。《北齊書.卷三.文襄帝紀》:「彼當嗤僕之過迷,此亦笑君之晦昧。」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