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圈內的物,不論是同種或異種,彼此間都會相互影響;物和他所活的環境間,也會發相互作用,這些現象稱為「態」。
自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滅。比喻任其自然發展,而不加以任何干預。唐.白居易〈山中詩.嶺上雲〉:「自自滅成何事,能逐東風作雨無?」《花月痕》第四六回:「就如他說用兵大略,是先和倭夷,聽其自自滅。」
望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比喻見了就令人害怕。《痛史.敘》:「卷帙浩繁,望而畏。」
暮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上才出,晚上就死亡。形容命極短暫。金.丘處機〈水龍吟.算來浮世忙忙〉詞:「念朝暮死,天長地久,是誰能保?」《孤本元明雜劇.騙英布.頭折》:「想著俺那朝暮死奸狡,似這般春花秋月何時了?」
之謂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易.繫辭上〕第五章說:「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日」。太極未分為兩儀之際,宇宙寂然混沌,毫無氣。太極分為陰陽之後,乾坤始奠。〔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天地之大德就是化育萬物,綿延不已。所謂易理,也就是陰陽交會消長,不息的道理。
  中國固有思想,把宇宙看作不息、日新又新的本體。宇宙到處充滿著機,流露著氣。這種之道,就全體說為萬物化育,就個體說為自自成。在宇宙不已、綿延不息的過程中,萬物眾皆參與之。我們觀察大地花紅草綠,鳶飛魚躍,代代相續,類類蕃衍,這種氣蓬勃的景象,就是易理的精神所在。同時在不息、綿延不絕的歷...
何處不相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雖離別,但終有會面之日。比喻世間事巧合極多,或指行事須留退路,切莫待人狠絕。《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為神》:「恩義廣施,人何處不相逢?冤仇莫結,路逢狹處難迴避。」《醒世恆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彼此睜眼一認,雖然隔了六年,面貌依然,正是昔年還銀義士。正是:一葉浮萍歸大海,人何處不相逢。」
百無一用是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讀書人一無所長,毫無才能可言。本為抒發內心抑鬱不平之氣,後來泛指自謙自嘲或文人志大才疏的意思。清.黃景仁〈雜感〉詩:「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指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能清楚的區分自身和外在現象的這種概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世尊!一切眾相即是非相,何以故,如來說:『一切眾即非眾。』」
緣訂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婚姻乃前世宿緣,多用以頌美婚姻的祝詞,也作「緣結三」。
之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堅守信約,至死不渝或固執而不知變通的守信。參見「尾抱柱」條。《淮南子.說林》:「尾之信,不如隨牛之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