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入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從出到死亡的過程。語出《老子》第五○章:「出入死,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後形容不避艱險,將死置之度外。《舊五代史.卷四六.唐書.末帝本紀上》:「我年未二十從先帝征伐,出入死,金瘡滿身,樹立得社稷,軍士從我登陣者多矣。」《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吾等出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
了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存的意願。如:「長期臥病的人,有時會感到了無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輩子。如:「這次的可怕經歷,使我畢難忘。」
模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德、智、體、群、美五育成績皆到達一定標準的學代表中,推選出更優秀的學,稱為「模範」。如:「這次的校內模範選舉,要從二十位中選出三位模範,競爭滿激烈的!」
之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活的歲月。《鏡花緣》第六八回:「此後有之年,莫非主上所賜,惟求格外垂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暮年。如:「他退休後,以餘從事著述。」
2.倖存的命。如:「火海餘」、「虎口餘」。
於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於無是宇宙萬有都來自無形虛寂的意思,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天下萬物於有,有於無。」凡事必有因,天下萬物皆因實有根源而存在,實有根源則起於不可見、不可名的虛寂道體,也就是「無」。這裡「無」不是空無,而是〔道德經〕第一章中「無名天地之始」的「無」。「無」是「道」隱而不顯,含藏一切可能性的沖虛狀態,「有」則是「道」具體實現,成為創化之資的實有狀態。所以可說「有」、「無」是「道」的對立狀況,二者或相反相成(見「有無相」),或在存有次序(ontological order)上有先後之別:「無」先於「有」。老子認為「道」先天地,在宇宙萬物未之前已然存在。「道」既於萬有之前,必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活上的種種開支用度等事務。泛指活。唐.白居易〈送蕭處士遊黔南〉詩:「計拋來詩是業,家園忘卻酒為鄉。」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早則是計蕭疏,更值著沒收成歉年時序。」
2.謀的方法。亦指維的產業。《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身落魄,計皆無。」《紅樓夢》第六回:「因狗兒白日間又作些計,劉氏又操井臼等事。」
孿兄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胞胎兄弟。如:「他們倆是孿兄弟。」
死裡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極危險中脫身。《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今日死裡逃,夫婦再合,乃陰德積善之報也。」《紅樓夢》第五回:「有恩的死裡逃,無情的分明報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