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4.8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返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返老還」。見「返老還」條。01.金.馬鈺〈平等會.信口便胡轟〉詞:「暢我情懷歌舞,一任人笑。還返老,志在無憂惱。」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兩代稱沒有考秀才或未考取秀才的讀書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公子笑欣欣,喜弟喜兄都入學;生愁慘慘,恨祖恨父不登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幼無知。後用以比喻愚昧無知的人。《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二八》:「利盡萬物,不能叡昏之心。」也作「僮昏」。
特殊兒委員會(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特殊兒委員會成立於一九二二年,目前個人會員計有五萬四千餘人,會員背景包括:中小學教師、學校行政人員、師範院系教授,以及關心殘障與資優兒教育的人士。此外,另有下列團體會員:四十七個學生協會組織、五十個美國全州性的協會組織、九百七十個地方性的協會組織,以及七個加拿大全省性的協會組織。該委員會總會雇用八十位專職工作人員。總會之下,設有三個處:生涯發展處(Division on Career Development of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DCD成立於1979年)、幼兒處(Division for Early Childhood, ...
失依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父母照顧的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子軍」條。
中心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中心課程(child-centered curriculum)深受20世紀前半盛行於歐陸之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美國學者John Dewey (1859 –1952)與William H. Kilpatrick (1871–1965)於20世紀初期所倡導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以及1960年代興起之人本心理學所影響。   依存在主義,人之所以能彰顯其「存在」之價值,乃因能完全自由的選擇與決定。而當個體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才能學會為自我的選擇與行為負責。因此,存在主義之下的課程實施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即讓學習者學習去做選擇,並為自我之選擇負責。   至於John D...
Kilpatrick, W. H. (1918). The project method.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9, 319-334.
Rogers, C. R.(1983). Freedom to learn for the 80's. Columbus, Ohio: Merril.
返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返老還」。見「返老還」條。01.宋.劉克莊〈滿江紅.八十加三〉詞:「八十加三,人盡訝,還返少。」童返老"> 
研究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研究運動興起於十七世紀末,西元一六九九年英國學者馬瑟(Cotton Mather)出版〔整齊有序的家庭〕(A Family Well-Ordered)一書,描述家長如何教導兒虔誠、信神、服從父母等,開啟了探討兒成長及發展的研究。一七六二年教育家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出版以自然發展為基礎的教育專書〔愛彌兒〕(Emile),凸顯了對兒身心發展的關注。十九世紀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以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的經驗主義及盧梭的...
男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未成年的男孩和女孩。《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遣徐市發男女數千人,入海求僊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