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7.73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純潔。弘忍大師看了這首偈後,大為讚賞,說以後修道之人若能遵守這四句話,便能修成正果,還要其他弟子們念。當時,弘忍的另一位弟子慧能聽到同學念這首偈,便說:「這首偈意境是很美,但並沒有真正參悟空性。」同學便譏笑他什麼都不懂,還敢亂發評語。慧能便在深夜裡帶一名會寫字的書僮,幫他在神秀的偈旁寫下:「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意思是說,能修行到無身無心的話,萬物皆空,根本無須擔心落塵,更不必時時拂拭了。弘忍大師看到後,認為慧能的修行更好,便將衣缽傳授給他。典源又見《景德傳燈錄.卷三.僧那禪師》。內容則是表述僧那禪師的生平事蹟,他告誡弟子慧滿修道除了要能苦行外,還要能明本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輔佐、幫助。《楚辭.屈原.九章.惜》:「吾使厲神占之兮,曰有志極而無旁。」漢.王逸.注:「旁,輔也。」
問道於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及十四篇之詩,亦云有志於是矣,而其所問則名,所慕則科,故愈疑於其對焉。雖然,厚意不可虛辱,聊為足下其所聞。 〔注解〕 (1) 足下:古代下對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辭。 (2) 速化:急於求成。 (3) 愈: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儒闢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稱為昌黎韓愈。卒諡文,宋代元豐年間追封為昌黎伯,世稱為「韓昌黎」。門人編次其詩文為《昌黎先生集》。 (4) 求道:問路。 (5) 勤勤:情意懇切、周到。 (6) 云云:通「芸芸」,眾多。
自娛娛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僅自我取樂,同時也使別人愉快。[例]她每回與朋友相聚,都會吟詩歌,自娛娛人。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列傳》1>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詰,眾爭辨對,仁傑書不置,吏讓2>之,答曰:「黃卷3>中方與聖賢對,何暇偶4>俗吏語耶?」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5>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薦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傑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同府參軍鄭崇質母老且疾,當使絕域。仁傑謂曰:「君可貽親萬里憂乎?」詣長史藺仁基請代行。仁基咨美其誼,時方與司馬李孝廉不平,相語曰:「吾等可少愧矣!」則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注...
反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重複,一次又一次。比喻詳慎推求。如:「反覆思量」、「反覆練習」。《文選.楊脩.荅臨淄侯牋》:「讀反覆,雖諷雅頌不復過此。」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侯獻詩。《國語 (書)|國語·周語》載:“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師箴,瞍賦,曚。” 體例分類 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 風、雅、頌 《風》又稱《國風》,一共有15組,“風”本是樂曲的統稱。15組國風並不是15個國家的樂曲,而是十幾個地區的樂曲。國風有十五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傳.河南王孝瑜傳》:「謹慎寬厚,兼愛文學,讀書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比喻閱讀迅速。《紅樓夢》第二三回:「你說你會過目成,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也作「目下十行」。
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禮。各教派的洗禮儀式和禮儀不盡相同,有的將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額上灑水或滴水。行禮時,施洗禮者必須口規定的禮文,並奉三位一體真神之名宣告:「我奉聖父、聖子和聖靈的名為你施洗。」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更感驚異,問王維是否有寫就之詩,王維從懷中拿出數卷詩獻上。公主看過之後,驚奇不已,說;“這都是我所習過的,從前以為是古人之作,原來就是你寫的!”於是讓王維更衣,不作伶人看,而升于客人之列。王維風流蘊籍,而且說話風趣,大為座中各位貴人所欽重。岐王見時機成熟,便說:“若教京兆府今年能以此人為解頭,誠為國家的榮光。”公主說:“那為什麼不教他去應舉?”岐王說:“聽說您已經囑託,解頭不是要給那個張九皋嗎?”公主笑道:“那是因為他人求情,哪是我要給張九皋。”隨即回頭對王維說:“你要取解頭的話,我當全力薦你。”就這樣,又改薦王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