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詩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的序。作者至今仍無定論。齊、魯、韓三家詩及毛詩各自有序,現僅存毛詩序。置於各篇篇首,解釋各篇主題的是小序。另有關雎序前的大序,但說法不一。舊說以為自「風,風也」以下為大序。見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五.毛詩音義上》。宋朝朱熹認為大序起於「詩者,志之所之也」,止於「詩之至也」。見《朱子語類.卷八○.綱領》。
限制式寫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候,眼淚就跑出來呢?1. 作者在詩的一開始說:「醜有什麼不好」,然後舉了兩個例子來證明,你覺得他的說法有沒有道理?2. 作者在最後說「為什麼我一個人的時候,\眼淚就跑出來呢?」這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理?3. 看了這首詩後,請你也模仿他寫作的方式,以「下雨有什麼不好」為題,寫成一篇童詩。(十一) 設定情境式這種命題方式提供了具體的事件、場景或問題,為學生創設出一種情境,要求學生依據這樣的情境寫出適合的文章。這樣既可訓練學生面對事件,提出看法或解決之道;同時也提高了語言的交際功能。而且情境的設定宜讓學生有較大的...
辭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賦,那麼因該就是指詩經中的平鋪直敘了。“不歌而頌”的“詩歌傳統”算得是辭賦源頭。賦的源流有四種常見的說法,而第四種並不是“隱語說”。賦源,是辭賦文體“流變”,中國辭賦文學二千餘年曆史,以明辮其興於詩而亡於詩的盛衰嬗遞。演變過程,“以詩為賦”和“以文為賦”創作現象的交叉出現,構成辭賦藝術發展史線索。辭賦文學自戰國初成,歷經兩漢、晉唐、兩宋、元明迄清,形成由先秦到晉唐詩的散化到賦的詩化、漢大賦經晉唐以詩為賦到宋代以文為賦、晉唐經宋代以文為賦再到元明賦家仿騷復古的三大演進圈。辭賦藝術自身演進發展,契合於中國辭賦文學思潮,而且與...
爾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語的一部著作。目錄1 作者2 內容沿革3 後世註解4 外部鏈接5 以上資料來源 作者它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孔子門人所作,有的認為是周公所作,經後人增益而成。後人大都認為是秦漢時人所作,經過代代相傳,各有增益,在西漢時被整理加工而成。 內容沿革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著錄有《爾雅》3卷20篇。唐朝以後將它列入“經部”,成為了儒家經典之一。現存《爾雅》為19篇,與班固所說的20篇不同。有人認為這主要是分篇的方法不同,而清朝的宋翔鳳則認為原來有一篇“序”失落造成的。19篇的名稱是:《釋詁》——對古代詞彙的解釋《釋言...
中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習俗 一、拜月:拜月、祭土地為中秋的祭祀活動,古人以為月亮屬陰,為女性象徵,所以稱太陰祭,古諺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婦人拜月,祈求月神福祐全家團圓吉祥。至於祭土地神,則具有勸農的功能。 二、走月亮走月亮—中秋夜晚,秋高氣爽,又明月當空,大家喜歡到郊外走走,散步賞月,盡興而歸,故俗稱「踏月」或「走月亮」。 三、偷瓜菜偷瓜菜—又稱摸秋或偷秋,這是未婚男女在...
名義團體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義團體技術目錄1 定義2 技術的步驟重點3 優缺點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名義團體技術一種團體構思,但成員卻少有語言溝通的做決定技術。因雖有團體之名,卻無團體溝通之實,也就是說團體二字只是一個名義上的說法,並不是真正的團體,故稱為名義團體技術。 技術的步驟重點本技術進行的步驟如下:首先將所要計畫的問題,以書面的方式交給每位成員。成員在不得交談的情況下,各自構思並寫下自己的意見。接著將每位成員的意見寫在圖表板或是海報上面展示,接著讓每位成員都能看到,並非同時同地,而是只要都能看到即可,再來團體成員依序將所列出的不同意...
換句話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另一種說法表示。用於改變敘述的邏輯或說話的立場。如:「老師建議他修改提案內容,換句話說,老師不完全贊同他原來的構想。」
傷天害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然而歸。除了《聊齋志異》,同時代的《老殘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醒世姻緣傳》等都有這樣的說法,可見為當時代流行用語。
普渡眾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以一種廣大、無分別的慈悲心,引導一切眾生超越煩惱的生死流,到達解脫境界。《紅樓夢》第二五回:「我笑如來佛比人還忙,又要講經說法,又要普渡眾生。」也作「普度眾生」。
春秋五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五霸」是指東周春秋時期,相繼稱霸的五位諸侯,但究竟為哪五個確切的國君則有兩種說法,一說為齊桓公、秦穆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但宋襄公與秦穆公皆曾霸圖失敗,因此春秋五霸出現了第二種說法,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和越王勾踐。目前史學界尚未有一個確切的定論。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