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情感性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則是持續在躁症和鬱症之間來回交替。[註二] 情感性疾患的成因1. 心理分析取向:由佛洛伊德所提出的說法,他假設當個體失去重要他人時,會感受到傷心難過等負面情緒。為了彌補失去重要他人的悲傷感,會先內在投射或認同重要他,若一旦無法因此被補償,就會對重要他人表現出負面的情緒,進而將負面情緒導向自己,而產生憂鬱症。[註三]2. 認知取向︰(1) 認知理論由貝克(1974)所提出.他認為功能的負向想法與信念是造成憂鬱症的主要原因。(2) 習得無助理論:由Seligman(1974)提出,意指個體經過學習或馴化的過程之後,對於可以...
|
俗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俗流行的作法、說法或禮節。《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和你只論好兄弟,不必拘這些俗套。」《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本欲作一篇燈月賦、省親頌,以誌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別書的俗套。」
|
銜環結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白玉環送給他,希望楊寶的後世子孫品德清白如玉,位極三公。而「結草銜環」又有『生當銜環,死當結草』的說法,認為「銜環」是活著報恩,「結草」是指死後報恩。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結草銜環」,用來比喻至死不忘感恩圖報。如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小人斗膽,敢問老爹奶奶一個名姓也,等小人日後結草銜環,做個報答。」
|
姑妄言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姑妄言之」是指姑且隨便說說。《莊子.齊物論》裡瞿鵲子向長梧子說他聽到有關聖人德行的說法,問長梧子看法如何。長梧子在表達時說:「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意思是說我隨便說說,而你也就隨便聽聽吧!到了宋代,葉夢得的《避暑錄話》中記載蘇軾被貶到黃州及嶺南作官時,因為地處偏遠,沒什麼公務可辦,就每天找人聊天打發時間,對任何人都來者不拒。聊到沒東西可聊了,就要他們說點鄉野奇談或鬼怪故事。等到連故事都說玩了,蘇軾還再三央求說:「姑妄言之。」要他們隨便說什麼都可以。後來「姑妄言之」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姑且隨便說說,表示說的不一定是正確的話。
|
招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者〈招魂〉為楚辭中一篇作品,作者為誰,歷來有三種說法:屈原招懷王魂所作、宋玉招屈原魂所作,以及屈原自招魂魄而作,而今天深究言辭中的對象、地點後,大致抱持著和司馬遷相同的看法,以為本篇仍是屬屈原為招懷王魂而作。 內容大要所謂招魂,其實是楚國民間的一種風俗,大抵類似於台灣民間收驚之舉。屈原以此為〈招魂〉一文的基礎,並設立巫陽一角,藉其口向魂告誡,讓魂盡速返回自己的家鄉,不要往其他地方去;家鄉之外的四面八方都是災禍與恐怖。末了,屈原以一句「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作結,充分展露他對懷王及家國纏綿的忠愛之情。
|
外交辭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外交場合常為顧及許多因素,所編與事實未盡相合的應付性質說法。後來比喻表面上動聽,實際上並不誠懇確實的話。[例]他說這種話只是種外交辭令,不可盡信。
|
隨聲附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 情實:真相。
(7) 雷同:雷發聲時,無物不回應。此指表現的行為和別人相同,即附和別人說法。〔參考資料〕 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世之毀譽,莫能得實,審形者少,隨聲者多,或至以無為有。故曰:「堯、舜不勝其善,桀、紂不勝其惡。」
|
皮影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影戲在臺語稱作「皮猴戲」,是一種將羊、驢、牛皮刻成的人物,以木竹筷黏接操縱,搭配燈光投影和音樂伴奏演出的民俗技藝。目錄1 起源2 製作與演出3 發展現況4 參考書目 起源皮影戲的起源,有埃及與印度兩種說法。主張埃及起源者由於皮影戲偶的臉部皆為側臉、眼睛卻是正眼,與埃及壁畫造型相似,因此認為皮影戲最早出現於埃及,後來傳至由中東、印度而漸漸普及到世界各地。另一說則透過田野調查,主張皮影戲最早起源於中東,大約在兩千年前傳入印度,一千年後隨著印度教的傳播又影響緬甸、爪哇與印尼等地,直到現在仍每天搬演印度教的史詩神話故事。在印度...
|
借屍還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俗的傳說及小說中的說法,指人死後靈魂附著於他人屍體而復活。元.岳伯川《鐵拐李》第四折:「您眾人聽著,這的是李屠的屍首,岳壽的魂靈,我著他借屍還魂來。」亦用以比喻已消失或式微的事物,假借別的名義,以新姿態出現。如:「原本已被否決掉的計畫,卻在這次會議中經有心人士的安排借屍還魂了!」
|
人際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係。亦即人對他人的看法、想法、說法及彼此對待的態度和影響等。如:「他學識淵博,又熱心公益,所以人際關係良好。」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