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49.0033 ms
共 23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信奉道教的人。也稱為「道流」。
2.方士、仙人。晉.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二:「青谿千仞餘,中有一道士。」宋.蘇軾〈後赤壁賦〉:「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
3.泛稱有道之士。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將欲無陵,固守一德。』」
|
陰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女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為自子宮下端到達外陰部的膜管,具擴張性。除供交合外,並作為產道。
2.坤道,從屬之道。以柔順為正,故臣道、子道、妻道等皆為「陰道」。見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基義》。
3.山北面的道路。《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從陰道下,禪於梁父。」
4.房中術的舊稱,即男女交合之術。如《漢書.藝文志》房中八家有《容成陰道》、《務成子陰道》、《堯舜陰道》、《湯盤庚陰道》等。《太平廣記.卷一一.巫炎》引《神仙傳》:「將行,詔東方朔,使相此君有何道術。朔對曰:『此君有陰道之術。』」
5.陰間。《太平廣記.卷三○四.淮南軍卒》引《宜室志》:「行未數里,探衣中皆紙錢耳,即棄道傍。俄有追者至,以數千錢遺之,曰:『向吾誤以陰道所用錢賜君,固無所用,今別賜此矣。』」《二刻拍案驚奇》卷六:「翠翠道:『兒生前不得侍奉親闈,死後也該依傍祖壟。只是陰道尚靜,不宜勞擾。』」
|
道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魏。常山扶柳縣(今河北省冀縣境內)人。早年出家,因形貌黑醜,不為剃度師所重視,後受知於佛圖澄,曾代佛圖澄說法,贏得「漆道人,驚四鄰」的美譽。佛圖澄死後才離開鄴都,而下襄陽,創檀溪寺,齋講不倦,成為當時佛教界的典範。孝武帝太元四年苻堅攻下襄陽,延請道安住長安,這時他已六十七歲。在長安七、八年間,領導翻譯講經說法。他在佛法中,以《般若學》用功最力,在當時是最接近般若義的一家。著有《光讚析中解》、《放光般若析疑準》、《空性論》等。其中尤以綜理眾經目錄、對了解譯經史的貢獻最大。主張僧侶應以釋為姓,也獲得後世僧眾的遵循。
|
能說會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齒伶俐,善於說話。《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我們在此聽得多時了,好一個能說會道的張姑娘。」也作「能說慣道」。
|
跆拳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拳術。著重在腳的動作,以行、阻、閃、攔、截等動作,攻擊對方。
|
築室道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欲構築房舍,而向過路的人請教如何做。語出《詩經.小雅.小旻》:「如彼築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比喻人多口雜,難有定論,以致不能成事。《歧路燈》第五回:「這宗事,若教門生們議將起來,只成築室道謀,不如二老師斷以己見。」
|
君子之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庸〕全篇,屢屢說到君子之道。其中第十一至十五章,更是以君子之道為中心。第十四章之義參見「素位而行」,其他各章所說的君子之道如下。
第十一章說君子既不會「素隱行怪」,即是君子不會深求隱僻之理,行詭異之事,也不會「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即不會循著仁義而實踐,因力量不夠,而中途放棄。君子會「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即君子行事無過無不及,該行而行,且貫徹到底,雖不為世人所知,也毫不在意。依乎中庸,是即日常倫理生活實踐。儒家之道,雖然有人說高深奧妙,但其實卻是從最基本而常見的開始,且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由此努力實踐,便可以達到最高的境界,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第二十七章),... |
道統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統說」是指我國歷代儒家有一聖人相繼的傳道統緒。「道統」一詞首見於宋儒朱熹所著〔中庸章句〕的序言中:「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朱熹認為古代道統之傳起自堯、舜,經禹、湯、文武、周公、孔子,至孟子而中斷。而後宋朝二程兄弟出現,才又承接了「千載不傳之續」。朱熹為二程兄弟的四傳弟子,所以其後李元綱著〔聖門事業圖〕,詳述古代聖人「傳道正統」的秩序時,又加上了朱子之名;由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曾子與子思、孟子、周子、二程子以迄朱子,形成中國古代儒家聖人傳道的統緒,道統說內容至此完全確定。道統說內容確定時期雖在南宋,但道統的觀念及其內容卻有漫長的發展歷...
|
遠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路、遠方。《楚辭.嚴忌.哀時命》:「騁騏驥於中庭兮,焉能極夫遠道。」唐.常建〈古意〉詩三首之一:「遠道隔江漢,孤舟無歲年。」
|
中庸之道(亞里斯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庸之道(Mesotes)在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理論邏輯論證中,譯為「中間性」,但其哲學意義以譯「中道」或中庸之道較妥。
亞氏在〔尼各馬科哲學〕(Ethika Nikomokkeia)一書中指出:任何事情都有過度、不及和中間等三種情況,「過度」與「不及」常常會破壞道德品質,只有位於中間的「中道」能保存道德品質;而「德性」就是那種可以使人成為善良,並使人能夠出色運用其功能的一種品質,其本性就是「適得其中」。他說:「德性就是中道,是對中間的命中,是最高的善和極端的正確。」 亞氏進而說:一切有識之士,都在避免過多和過少,而選取...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