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述、傳說。《楚辭.屈原.天問》:「遂古之初,誰傳之?」唐.杜甫〈秦州雜詩〉二○首之一三:「傳東柯谷,深藏數十家。」
2.傳授哲理或宗教教義。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授業、解惑也。」
稱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寡,古時帝王的自稱。稱孤寡比喻自稱為王,獨霸一方。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俺哥哥稱孤寡世無雙,我關某疋馬單刀鎮荊襄。」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但逢著稱孤寡,儘教他弄鬼搏沙。」也作「寡稱孤」。
問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學」一語出自[中庸],其原文為:「君子尊德性而問學。」尊德性為存心之功,而問學則是致知之業,二者相發,本不可偏廢,然後儒講學,或偏於一端,致有「尊德性」與「問學」之爭,如朱熹當年講學,便力主格物窮理,而為陸象山譏為支離。
  其實朱熹教人「問學」,也不是完全忽略「尊德性」,只是有所偏重而已。如朱熹[答項平父書]中就說:「子思以來教人之法 ,唯以 『尊德性』、『問學』兩事為用力之要。今子靜所說,專是尊德性事,而某平日所論,卻是問學上多了。所以為彼學者,多持守可觀,而看得義理全不仔細。又別說一種杜撰理遮蓋,不肯放下,而某自覺,雖于義理上不敢亂說,卻于緊要為己為人上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攔阻路。《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晉.干寶《搜神記》卷四:「文王夢一婦人,甚麗,當而哭。」
2.路的中間。《三國演義》第二九回:「見一人,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立於當,百姓俱焚香伏而拜。」《醒世恆言.卷四○.馬當神風送滕王閣》:「正行之間,只見當路邊,青松影裡,綠檜陰中,見一古廟。」
3.居要位。指掌握政權的人。《魏書.卷七七.列傳.高崇》:「古人有言,罰一人當取千萬人懼,豺狼當,不問狐狸。」《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個直言,並不肯阿諛趨奉,所以這些當大人,俱蒙相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玄妙之。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卷四.運象篇》:「昔未受上之前,有欲索側人意,有稱說堪陶獎者,受隱書之後,此計都冥也。」
2.啟程、出發。《文選.李密.陳情表》:「郡縣逼迫,催臣上,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3.知情、識趣。如:「還是小吳最上!班上有任何活動一概參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理、自然的法則。《書經.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
1.天氣、氣候。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這等三伏天,你便有衝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暑天若穿了他,清涼透骨。此去天漸熱,正用得著。」
2.時分。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三折:「嫂嫂,更深半夜,你一個婦人家,這早晚天,也不是你來的時候。」
謂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修明、推廣便是教化。[中庸]有:「修之謂教。」朱子注說:「修,品節之也。性雖同,而氣稟或異,故不能無過不及之差。聖人因人物之所當行者而品節之,以為法於天下,則謂之教,若禮、樂、刑、政之屬是也。」據朱子的解釋,天命之謂性及率性之謂,是形上學意義的語句,是涉及一切存在物而說的,而修之謂教,則是專就人說。本來德之性為人所本有,循性而行,便是,是不用修的,但人的氣稟不齊,有賢愚不肖之別,未必都能依性而行。因人有感性,又有私欲,會障蔽本性,於是要有修治的工夫,以復其性而盡其性。故修是指人要修明;修治本身的行為,以合乎
  [中庸]第二十一章說:「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商人買賣逐利的方式結交朋友。比喻勢利之交。唐.柳宗元〈宋清傳〉:「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世之言徒曰:『市交』。」
德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感亦即認可德理論的多樣性,認為應透過人天生之特有情感解釋原始德及其本質,德感理論在十七、十八世紀的英國即已產生。
  德感之基本理念是:特殊情感組成了善、惡觀的成分,基於這種成分,人評價不同的事件,並完成了行為的原則。他們相信此原則天生存於人心,有時候這種原則視為是判斷或命令,這種判斷或命令是由人基於感覺所表現出來的贊成或不贊成。並非代表評價行為和社會現象之主觀意義。關於此種情感的起源,代表著提供此一解答的理論之不同見解,夏夫蒂斯伯里(Shaftesbury)和羅吉斯(Regers)主張是天生的、既存的,而非後天學得的本質。因此結論為時、空無關乎善惡,二氏亦承認係由人...
設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聖人順應自然之勢,利用神聖的德建立教化,以感化萬物,教誨眾人。語本《易經.觀卦.彖曰》:「觀天之神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設教而天下服矣。」後指以鬼神禍福相因之理,教化世人。《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王莽尚據長安,雖欲以漢為名,其實無所受命,將何以見信於眾乎?宜急立高廟,稱臣奉祠,所謂『神設教』,求助人神者也。」今則又指利用鬼神迷信以愚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