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73 ms
共 23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人表示歉意。如:「他為自己的莽撞行為,向她道歉,希望得到她的原諒。」
|
地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下通道。《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上》:「紹為地道欲襲操,操輒於內為長塹以拒之。」
2.大地的本質。《禮記.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樹。」
1.東西的產地。《金瓶梅》第六○回:「請老公公試估估,那裡地道?甚麼名色?」
2.實在的、真正的。如:「地道貨」。也作「道地」。
|
甬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路、走道。《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自極廟道通酈山,作甘泉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三國演義》第五八回:「遂喚諸將各分頭循河築起甬道,暫為寨腳。」也稱為「甬路」。
|
師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師重道之理,從師問學之道。唐.韓愈〈師說〉:「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道德認知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認知發展論」係由美國學者郭爾保(Lawrence Kohlberg)所提出。此理論承襲皮亞傑(J. Piaget)的學說,採取認知發展的觀點來研究道德發展,認為道德發展是自我和環境互動之後產生的認知結構的變異。郭氏經由泛文化及對個人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人有六個品質上不同的道德發展類型,其類型之間發展的先後順序是不變的,由此引出道德發展的六階段說。
郭氏將此六個階段分成三個層次,並將第一層次之前的階段界定為零階段;茲分別說明如下: 1.零階段:道德前階段(premoral stage) 這階段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來從事判斷。 2.第... |
匝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流道中為加減速車道及主線車道與其他道路間的連接部分。
|
公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正道。《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如是,則庶事理,公道立,姦邪塞,私權廢矣。」
2.大路。《韓非子.內儲說上》:「殷之法,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
公平。《紅樓夢》第三六回:「須得環兄弟屋裡也添上一個,纔公道均勻了。」
|
人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做人的道理。《易經.繫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不喜弔喪,而人道以此為重。」
2.人倫。指社會的倫理關係。《禮記.喪服小記》:「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史記.卷二三.禮書》:「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
3.發生性關係。元.施惠《幽閨記》第二二齣:「一時見君子,匆匆遽成人道也。」《醒世姻緣傳》第四四回:「古人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使其氣血充足,然後行其人道。」
4.尊重人類權利,愛護人的生命,關心人性的道德理念。
5.佛教用語。六道之一。指人類。
|
率性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著本性,將它實現出來,便是道。見〔中庸〕:「率性之謂道。」朱子注:「率,循也。道,猶路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則其日用事物之間,莫不各有當行之道,是則所謂道也。」〔中庸〕所謂性,是以道德為內容的性,而性與天道是相通的。(參見「天命謂性」)因此依循這本性而將它實現出來,便是道。這道是從人的生命活動、行為表現上說的,並不是就天道本身說。或可以說天道在人循性而行時,會在人的生命中表現出來。
朱子認為率性謂道,並不只就人說,也包括其他的存在物,故上引朱注有「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之語。若就性由天命而定,則並不只是人之性,也包括萬物之性,道為一切存在所以能存在的根據,一切存在都依道或性... |
悟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證悟真理。唐.王維〈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之一:「洗心詎懸解,悟道正迷津。」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小說講經史》:「談經者,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者,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