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229.392 ms
共 13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抱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養別人家的孩子,當做自己親生的小孩般撫養。《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元傅昭儀傳》:「太子小,而傅太后抱養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天老,這要娶他的人,就是我丈人抱養這個小孩子。」
|
養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養身心舒暢。《樂府詩集.卷五四.舞曲歌辭三.漢.曹操.龜雖壽》:「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
養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涵養真性情。晉.陶淵明〈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中〉詩:「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
蒙養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幼兒的啟蒙教育自古即發生在家庭之中,幼兒在家庭的生活中學習做人處事的基本教養。因此,雖然我國的幼教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孟、荀及朱熹、王陽明等人的思想之中,但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受到重視,家庭功能的受到顯揚,使學校式的幼兒教育直到清末廢除科舉、設立各式學堂之後,才逐漸開展。
蒙養院創設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前此為蒙學堂。據光緒二十八年頒布[欽定蒙學堂章程],規定蒙學堂以六、七歲為入學之年,修業四年,性質近於小學,並非學前教育或幼兒保育教育。至光緒二十九年[奏定學堂章程]頒布,其中[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規定,蒙養院附設於各省府廳州縣以及大市鎮原有之育嬰堂、敬節堂內... |
沒營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物所攝取的營養不足,或食物所含的營養素不夠豐富。如:「講求衛生,注意飲食,就不致於一副沒營養的樣子。」
2.很無聊,沒有內涵。如:「正式場合很忌諱講一些沒營養的話。」
|
經濟教育專業素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濟教育專業素養(economic literacy)「經濟教育專業素養」係指教育部於2006 年4 月制定「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其目的在於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昇教學品質,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果,所制定之評鑑的歸準/指標。國民小學教師於社會領域教學時,所應具備之學科專門素養...
|
養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養精神。《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久病新愈,氣虛多驚,倦視綺羅,厭聞絃管,思欲靜坐養神,乃策杖徐步入後園中。」《紅樓夢》第五五回:「依我說,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靜些養神罷了,何苦只要操心。」
|
以善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善養人」出於〔孟子‧離婁下〕;孟子說:「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的意思是告訴為人君者,美德只是用來「獨善其身」,只對自己有幫助,若單憑個人的美德,不造福人民,就要迫使人民屈服,是私心的做法,不會使人民心服。 反之,若能將美德推面廣之,以仁恩教化人民,讓人民心甘情願的跟自己一樣的同歸於善,不但自己好,人民也好;這是把善公諸於人,大公無私的表現。如此才能「兼善天下」,才能讓天下人心悅誠服。(參見「心悅誠服」)所以「服」和「養」有很大的差別。「服」在於統治,「養」在於教化。國君必須教化人民為善,善出自... |
培養兒童生活美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培養兒童生活美感 一、美術比賽只是推展兒童美術教育手段而非目的兒童美術應該是小朋友生活的一部分,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過去曾經長時期重視臨摩的技法,後來轉變為以兒童為本汶讓他們畫出心裡真實的感受,這其間的過程當然不是蹴幾可成,政府及民間都辦了不少寫生、徵畫比賽來推動兒童美術,但卻使得很多家長老師誤以比賽為目的來教導兒童作畫,其實比賽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至於小朋友畫的好壞,家長與老師也應當以平常心看待,不要拿他和別人比較,否則會給孩子帶來壓力,繪畫與創作應該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讓孩子的身心得以舒展,同時也能藉此建立親子或同學...
|
養威蓄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養威力,蓄積銳氣。《隋唐演義》第五八回:「如今只宜分兵困住洛陽,殿下自領精銳,速據成皋,養威蓄銳,以逸待勞,出奇計一鼓而即可破建德。」也作「蓄銳養威」、「養銳蓄威」。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