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可置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什麼可以爭辯的。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灤陽消夏錄一》:「此譬至明,以形家,亦無可置辯。」
無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佛教謂不能了知現象的真實性的原始愚痴。為十二因緣的第一支,是一切煩惱的根源。《維摩所說經.卷上.菩薩品第四》:「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
因陋就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並加以分類,編成《七略》,是《別錄》之後目錄學的重要著作。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不二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二法門」。見「不二法門」條。01.宋.陳師道〈次韻蘇公謁告〉詩三首之三:「更無人問維摩,始是東坡不二門。」02.元.方回〈贈刊工程禮〉詩:「鏤金鐫石切瑤琨,深入詩家不二門。」 
此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煩惱、輪迴的世界。相對於解脫、沒有煩惱的涅槃彼岸而言。《維摩所說經.卷下.見阿柹佛品第十二》:「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眾生。」
巧取強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痴絕三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神仙、佛像、動物、山水等。傳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3) 王家破垣:王涯家的破牆。王,指王涯(?∼西元835),字廣津,唐太原人。博學好古,能為文,家書數萬卷。所集前世名書畫,鑿垣納之。唐文宗甘露之變時被殺,人破其家垣牆取之,或剔取其中金玉而棄其書畫。垣,牆。
正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八正道的第七支。謂隨時都清楚地知道當下的心念。《中阿含經》卷一○:「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
因陋就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編成《七略》,是《別錄》之後目錄學的重要著作。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慧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以智慧能斬斷一切煩惱,故以劍修飾之。《維摩所說經.卷下》:「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出陰、界、入,荷負眾生,永使解脫。」《老殘遊記二編》第四回:「今日你命光發露,透出你的智慧,還不趁勢用你本來具足的慧劍,斬斷你的邪魔嗎?」
珠遺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滄海遺珠」之典源,提供參考。 #《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列傳》1>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眾爭辨對,仁傑誦書不置,吏讓2>之,答曰:「黃卷3>中方與聖賢對,何暇偶4>俗吏語耶?」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5>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薦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傑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同府參軍鄭崇質母老且疾,當使絕域。仁傑謂曰:「君可貽親萬里憂乎?」詣長史藺仁基請代行。仁基咨美其誼,時方與司馬李孝廉不平,相語曰:「吾等可少愧矣!」則相待如初,每曰...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