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隸目錄1 漢隸1.1 注音1.2 定義1.3 延伸 漢隸 注音ㄏㄢˋ ㄌㄧˋ 定義隸書是中國古代時將篆書進行簡化後,所形成的一種字體。以筆畫符號取代篆書隨體屈的線條,確立了漢字的方塊形式。而漢隸通常是一種兩漢時期普遍使用的字體,亦稱為「八分」。漢隸筆勢結體富於變化,不事雕琢,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廣闊的生命力,此名稱為區別筆勢較為刻板的唐隸而言。 延伸八分:因其筆畫分背、結體扁方,形若「八」字,因此被稱作「八分書」。「八分」之名起於東漢,其名稱有眾多說法,但較具可信的是唐常張懷瓘《書斷》所說:「漸若八字分散,故曰八分。」
六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學上以《大般若經》、《金剛經》、《維摩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號為「禪家六籍」。
法無二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二法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二,不是兩個極端,也就是唯一,絕對的。法門,指修行者所從入的門徑。不二法門,就是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在《維摩所說經.卷中》敘述眾菩薩闡發各自對「入不二法門」的見解,最後大家問文殊師利菩薩的看法,文殊菩薩認為「不二法門」就是不可用言語說明的,無法用意念去體會的,無法問答的。後來文殊菩薩轉問維摩的意見,維摩默然,一句話不說。文殊菩薩看了有所體會地說:「善哉!善哉!原來真正的不二法門是不需要文字語言來形容的。」後來「不二法門」成為一句成語,除佛經原有意思外,經常是用來指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強詞昧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皓因此猶豫不決,決定派張昱先去會見僧會,試探他的實力。張昱年輕好辯,又不信鬼神之事,向僧會提出了不少難。僧會雖已年老,但面對張昱的問仍回答得頭頭是道,使張昱無懈可擊,反被折服,只得回去向孫皓覆命。孫皓知道了僧會的辯才無礙之後,更想見他一面,於是召集了公卿百官,又派人去接僧會入宮。僧會來到宮中之後,孫皓也提出許多問題想要辯倒僧會,他問僧會說:「佛教所宣揚的是什麼道理呢?」僧會回答:「是視眾生平等。君王能夠愛民,使人民安居樂業;人民能懂孝悌仁義,互相友愛。」孫皓聽了之後又說:「這不都是孔孟的道理嗎?」僧會回答:「佛法與孔孟之道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孔孟主要傳揚人倫,這點與佛法是一樣的,但是...
法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法或道法的能力。《維摩所說經.卷上》:「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西遊記》第二九回:「長老若有手段,放法力,捉了妖魔。」
膽驚心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驚膽戰」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典源出自〈維摩經講經文〉。其中有一段敘述維摩假稱身患疾病,藉著眾人來探視他時,得以教化眾生。釋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視,但是大家都因為維摩的辯才太了得,沒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視。於是世尊要彌勒菩薩去探視維摩,彌勒菩薩回答世尊說:「世尊,我恐怕也不能勝任。因為我曾在兜率天宮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修習到得不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
維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現存的漢譯本有三:一、三國吳支謙所譯的《維摩經》,二卷。二、後秦鳩摩羅什譯的《維摩所說經》,三卷。三、唐玄奘譯的《說無垢稱經》,六卷。本經是早期大乘經典之一。經中維摩示現生病,以引來佛弟子和菩薩的探望,在病榻之前透過幽默、精采的辯論,批評當時流行的各種佛教思想。再配合不可思議的神通,中觀思想得以深刻有趣的表達,是中國和印度最流行的佛教經典之一。甚且編成戲劇。本經除漢譯本外,尚有梵語本和藏譯本傳世。
顧愷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41~402)字長康,小字虎頭,晉無錫人。博學有才氣,善繪畫,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動物、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著有《畫論》、《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等。存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青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睡蓮。葉子寬而長,青白分明。印度人認為具有偉人眼睛的特徵,所以用來形容佛的眼睛。《維摩所說經.卷上》:「目淨脩廣如青蓮,心淨已度諸禪定。」
殷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商書中有盤庚上、中、下三篇,稱為「殷盤」。唐.韓愈〈進學解〉:「周誥殷盤,屈聱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