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並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起使用。如:「手腦並用」。《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史記.卷九七.酈生陸賈列傳.陸賈》:「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晉.郭璞〈江賦〉:「咨五才之並用,寔水德之靈長。」
恩威並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的態度寬厚或嚴厲能交互的使用。《清史稿.卷三七三.宗室奕經傳》:「發交內庫花翎等件,有功者立予懋賞,勉以恩威並用,整飭戎行。」也作「恩威並行」。
德刑並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刑並用」是依儒家觀念,主張治國以道德為基礎,以法律為輔助工具,所倡導的「德主刑輔」之說。東漢荀悅亦屬儒家之流,基於當時的政治狀況,重提「德刑並用」之說,載於〔申鑒.卷二〕中;至於先德後刑或者先刑後德,則可因時制宜,相機運用。
  荀悅對人性提出三品之說,據此在政治措施中,對於先天稟賦優良的君子,宜用德治,「禮教榮辱,以加君子」。對於先天資質最差的小人,宜用法治,「桎梏鞭朴,以加小人」。至於居於中間的泛泛大眾,其本性善惡交集,故宜德治與法治並用,禮教與刑罰兼施。
  禮者在禁於將然之前,法是禁於已然之後。基於大多數人人性善惡交集,故道德與刑罰不可偏廢,所謂「出乎禮而入...
多種刺激並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種刺激並用係指運用多樣化溝通媒介,提供收訊者多種刺激,以促使收訊者同時動用各種感覺器官(如視覺、聽覺、觸覺等),來接受訊息、加深印象和增進記憶保留的一種溝通策略。
  戴爾(T.L. Dahle)曾以大學生、製造工人和零售商人為實驗對象,發現在口頭、書面、口頭與書面並用、公告、傳言等五種溝通媒介之中,以口頭與書面並用的方式,在實驗者的記憶效果上,成效最佳。同樣的,雷佛(Dale A. Jr. Level)的研究也發現了相同的結果。
  由上述實驗結果可以發現,兼用語言和文字,較之單用語言或單用文字的溝通效果好。譬如以校務簡報為例,不但有文字的介紹,而且亦有口頭的說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起、同時。如:「並列」、「手腦並用」、「群雄並起」、「齊頭並進」、「並行不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如:「用人」、「任用」、「運用」、「用兵」。
功能、效果。如:「功用」、「器用」、「作用」、「效用」。
吃、飲。如:「用飯」、「用菜」、「用茶」、「用湯」、「用餐」。
花費的錢財。如:「家用」、「零用」、「花用」、「用度」。
付出、施行。如:「用情」、「感情用事」、「用盡心機」。
需要。如:「你不用去!」、「這件事不用你插手!」
可供使用的、應用的。如:「用品」、「用具」、「用途」、「用處」。
用功:認真學習。如:「用功讀書」、「努力用功」。
用意:存心、意圖。如:「你的用意何在?」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威。 (3) 田忌:生卒年不詳,戰國齊將。曾推薦孫臏於齊王。魏將龐涓攻趙都邯鄲,田忌領兵圍魏救趙,並用孫臏計大敗魏軍於桂陵。 (4) 幾:音ㄐ|,將近、差不多。 (5) 齊三枼:齊國三代。枼,疑為「世」。 2、「黷武」:《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劉虞》初,公孫瓚知術詐,固止虞遣兵,虞不從,瓚乃陰勸術執和,使奪其兵,自是與瓚仇怨益深。和尋得逃術還北,復為袁紹所留。瓚1>既累為紹2>所敗,而猶攻之不已,虞3>患其黷武,且慮得志不可復制,固不許行,而稍節其稟假4>。瓚怒,屢違節度,又復侵犯百姓。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數抄奪之。積不能禁,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稟糧不周,二奏...
莫逆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 02.《里語徵實.卷下.莫逆之交》:「楊甯與楊城為莫逆交,德宗召城與甯俱來,知二人相善,詔並用之。」
滔滔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滔滔不絕」原作「滔滔不竭」。〈積善舞〉是漢代天子祭祀神明祖先,所演奏的宗廟樂舞歌辭,後來為宋代郭茂倩收錄於《樂府詩集》中。歌辭的內容大概如下:祭祀的獻禮是如此的芳香美好,而祖先遺德也是如此的光顯耀眼。以蛇為祭品,稟告赤帝神農氏,並用龜殼來占卜,希望得到「大橫」這個卜兆。期盼來年祖先神靈能夠廣施恩澤,使萬事齊備,國家繁榮,政通人和。敲打演奏樂器來侍奉您,且以滿溢的美酒,和燒烤烹煮過的美食,作為祭祀的供品。用歌曲、舞蹈來歡迎,並祈求神靈降福,像奔流不停的大水,連續不斷,永遠不竭。文獻原來用「滔滔不竭」,竭是盡的意思。後來演變成「滔滔不絕」,絕是中斷的意思。「滔滔不絕」用來形容說話連續不斷。較早的...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經”的記載,後人認為是五經加上《論語》、《孝經》、《周禮》、《儀禮》或是五經加上《周禮》、《儀禮》並用春秋三傳即《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代替《春秋》。九經也立於學官,用於開科取士。宋代的晁公武說唐文宗開成年間,在國子學刻石,將五經中《春秋》改為春秋三傳,再加上《周禮》、《禮記》、《論語》、《孝經》、《爾雅》為“十二經”。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提倡《孟子》之書。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單獨成書,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於是本為子部書的《孟子》也升格成為經書的一部分,合稱十三經,十三經...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