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4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新溫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溫故知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溫,溫習;故,舊的。「溫故知新」就是溫習過去所學,從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會。在《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孔子說的一句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說:如果能常常複習以往學過的課業,而能從中領出新的道理,這樣就可以為人師表了。」後來「溫故知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說明反覆學習的功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突然、猛然。如:「恍然大」。《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秋公聽說,心下恍道:『恁般說,莫不這位小娘子是神仙下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包庇、掩蔽。如:「袒護」、「庇護」。《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仲尼不假蓋於子夏護其短也。」《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張之洞翻然悔,不護前非,仍擬借款築造。」
事過境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據《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引)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1>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注解〕 (1) 向:昔日、從前。
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喻世明言.卷三○.明禪師趕五戒》:「那女子看了詩,扯得粉碎,一把抱定東坡,說道:『學士休得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曉、了解。如:「領會」、「領」。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一三:「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後補救。《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覺、覺醒。如:「警覺」。清.曾國藩〈江岷樵之父母壽序〉:「口敝而手疲,昕警而夕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人死後所在的地方。如:「黃泉」、「九泉」。《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一》:「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唐.白居易〈夜遇微之於峽中〉詩:「往事渺茫都似夢,舊遊流落半歸泉。」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云:「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但因秦王暴虐無道,堵塞了忠諫之途,致使「三主之惑,終身不」,終於讓秦走上敗亡。後來「深謀遠慮」演變為成語, 指計畫周密而慮事深遠。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