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5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建立、制訂。《韓非子.八經》:「設法度以齊民,信賞以盡能。」《禮記.禮運》:「以設制度,以立田里。」
名正言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1>不正,則言不順2>;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不中;刑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注解〕 (1) 名:名分。名指一個人在社會上擁有的名位,分(ㄈㄣˋ)指他應盡的義務和應享的權利。 (2) 順:合理。
漏網之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如何治民,孔子曾說:「用政令和刑來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苟且遵行,並無自發的知恥之心。如果用道德禮教來教導人民,人民不但能夠知恥,而且能自發地改邪歸正。」老子也說:「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即使執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卻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卻不斷地宣導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記,這樣人民反而沒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來治理人民,結果是法令越來越繁苛,竊盜罪犯反而越來越多。」太史公司馬遷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認為法令不過是為政的工具,並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漢代初年,變嚴刑峻為寬簡,法網疏闊的程度,甚至連能夠吞舟的大魚都可以逃脫,然而政治清明,沒有什麼作姦犯科的...
堅壁清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敵,少留兵則後不足固。布乘虛寇暴,震動人心,縱數城或全,其餘非復己有,則將軍尚安歸乎?且前討徐州,威實行,其子弟念父兄之恥,必人自為守。就能破之,尚不可保。彼若懼而相結,共為表裡,堅壁1>清野2>,以待將軍,將軍攻之不拔3>,掠4>之無獲,不出一旬5>,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困矣。夫事固有弃彼取此,以權一時之埶,願將軍慮焉。」操於是大收孰麥,復與布戰。布敗走,因分定諸縣,兗州遂平。 〔注解〕 (1) 堅壁:堅固堡壘。 (2) 清野:清除郊野糧食物資等。 (3) 拔:破城邑而取之。言若拔樹木而并得其根本。 (4) 掠:奪取、搶劫。 (5) 旬:十天。〔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三國志.卷一○...
難兄難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劉義慶.世說新語.德性︰「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舊唐書.穆寧傳贊︰「薛氏三門,難兄難弟。」 2.釋義 原指兩人難分優劣高下。兄、弟︰比喻優劣、高下。 3.用法 今多用以指共患難或處於困境的朋友或比喻兩者情況差不多。 4.義近.義反 義近 患難與共、患難之交、不分軒輊、不相上下 義反 酒肉朋友、狐朋狗友、大相逕庭、判若雲泥 5.例句 一起考不及格、一起被老師罵、一起被老師,他們兩個真的是難兄難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刑連及罪人的家屬親人。《書經.泰誓上》:「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漢.孔安國.傳:「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軍政大權以後,則以「法」為根本,到後來在朝內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訓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樸實,賞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極為罕見。他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度進諫,又敢於認錯,在第一次北伐時,因誤用與他最為親密的馬謖而失敗,後上表自責,自貶降官,將馬謖處死。《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父親因馬謖兵敗連坐被髡(髡刑:剃髮),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  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構想,曾發明損益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靠近。如:「促膝長談」。《文選.左思.蜀都賦》:「合樽促席,引滿相。」
惡貫滿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3>罪惟鈞4>。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冢土,以爾有眾,厎天之。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宣公六年》。 (2) 商:朝代名。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今河南省商丘縣),經多次遷移,後盤庚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商朝的農業、手工業、文字都相當發達。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3) 厥:同「其」。 (4) 惟鈞:惟,是。鈞,大。〔參考資料〕 《左傳.宣公六年》秋,赤狄伐晉,圍懷,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憤怒。如:「恚恨」、「恚怒」。《戰國策.齊策六》:「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終身之名。」《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呂蒙傳》:「歸以告蒙母,母恚欲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