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5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毘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學派。以研習說一切有部論書阿毘曇而得名。其學者被稱為「毘曇師」。該學派通過分析佛教法相,表述對世界、社會和人生的基本觀點,由此指出離迷入悟的解脫之路。也稱為「毘曇學派」。
相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律的三派之一。唐法礪創立。相部雖傳四分律,但認為四分律是小乘律。主張戒不兼定、慧二學。依據成實論認為戒體非色非心。因傳法的中心在相州,故稱為「相部」。也稱為「相部律」。
沒爺娘的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來歷不明的人。多有輕視的意味。《水滸後傳》第一六回:「他是沒爺娘的祖,名喚陸祥,與張德做夥計。」
清末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教育旨頒布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此以前,中國並沒有明確的教育旨。光緒二十九年張百熙等在〔奏定學堂章程〕原奏上說:「至於立學旨,勿論何等學堂,均以忠孝為本,以中國經史之學為基,俾學生心術壹歸於純正。」因此在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後,遂以「忠孝」為立學旨。
  次年張百熙、張之洞、榮慶等所奏之〔學務綱要〕中說:「京外大小文武各學堂,均應欽遵諭旨,以端正趨向,造就通才為旨。」又提到「此次遵旨修改各學堂章程,以忠孝為敷教之本,以禮法為訓俗之方,以練習藝能為致用致生之具。」其中所謂「端正趨向」、「禮法」,都是指「忠孝」二字而言,當時這種教育旨只是附帶提及,而且「忠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廟藏神主的石室。《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祏。」晉.杜預.注:「祏,廟中藏主石室。」《聊齋志異.卷一一.段氏》:「既屬兩姓,各有祏,何必在此承人百畝田哉!」
慈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相的別名。參見「法相」條。
畫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董其昌主張將盛唐以來眾家畫法,歸納為南、北二。南著重水墨情趣,設色淡雅,強調以柔致韻,注重用墨,以意境幽遠著稱。唐代王維為始祖,宋朝米芾、元朝王蒙皆為此代表,對後世文人畫影響很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與庶子。《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使萬國相維,以成盤石之固;庶雜居,而定維城之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濂,清代藏書家,字栗忱,號隱谷,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9年(1744)舉人。少有大志,不因俗俛,淬勵之以學,未嘗一日廢書,舉凡一字之疑,剖析毫芒,究極根抵。入太學,一試京兆不利,三就本省鄉試,始列賢書。後試未中,遂絕意進取。其性僻冷,與世俗殊,生平不肯就人,一日無客則不樂。於鄉里頗行善事,乙亥歲大祲,嘗出粟千石,以活鄉人,大吏高其誼,請於朝,例得議敘,但非其本志。其家庭有嘉樹,築堂名壽松,中有嫏嬛祕籍、伯山添書。朝廷開四庫館,其嗣仰曾獻書二百餘種,天子嘉之,御題〔乾道志〕原本,還俾珍藏,賞〔佩文韻府〕全部以彰。濂年43而歿。杭世駿曾為之作傳,袁枚為之作墓表。
絕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嗣斷絕,無繼承者祭祀祖先。《通俗常言疏證.家族.斬絕嗣》引《杏花村》劇:「我的孩兒與你有甚冤讎,把他置之死地,害我斬絕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