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6.35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澤柳事件 (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澤柳事件是日在一九一三年七月至一九一四年一月間,於京都帝國大學總長(戰前日的帝國大學校長稱為「總長」,迨至今日京都大學、東京大學的校長仍稱「總長」)澤柳政太郎與該帝大法科大學教授團間,為教授任免所引發的抗爭事件。一九一三年五月,日因行政重整,進行文部省人事異動,官派澤柳政太郎由東北帝國大學總長轉任京都帝國大學總長。在就任二個月後的七月十二日,澤柳片面以學問及人格上不適任帝大教授為由,要求醫學院天谷千松,理工學院吉田彥六郎、橫堀治三郎、三輪恆一郎、松岡範為馳、吉川龜太郎,及文學院谷富等七位教授,提出辭呈,八月五日發布此七位教授的免職令。而後,澤柳任命理工科大學松均教授等三人,升西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源。《孟子.滕文公上》:「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
2.校勘用語。指另一個版。如:「一作某某。」
3.表示數量的多寡:(1)文書一冊。《儒林外史》第一回:「危老爺已自問了罪,發在和州去。我帶了一邸抄來與你看。」(2)草木一株。如:「臘梅一」。(3)戲曲一折或數折合成的一個段落。《儒林外史》第二回:「點了一戲,是梁灝八十歲中狀元的故事。」
4.完全根據。《新五代史.卷六○.職方考》:「蓋得其要,則雖萬國而治,失其所守,則雖一天下不能以容,豈非一於道德哉!」
民為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是國家的根。宋.陸九淵〈與陳倅書〉:「民為邦,誠有憂國之心,肯日蹙其而不之恤哉?」也作「民惟邦」。
回歸基學科運動(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歸基學科運動是一九七○年代美國所流行的教育名詞。這項運動雖然說者各有不同的意義,但其提倡者大都主張學校課程應強調閱讀、寫作及數學三個基學科,避免軟性的課程。為確保學生學到這些基科目,州或地方政府應舉辦最低能力測驗,通過測驗者始能升級或是畢業。
  此運動興起的主要原因是對一九六○年代盛行的自由主義型式教育的反動,因其以兒童為中心,導致學校的放任及無效率,學生無秩序且學業成績低落。一九七○年代初美國經濟衰退,學校中的暴力事件及學生輟學事件增多,促使關心教育的人士起而倡議加強學校的基學科教學,而形成回歸基學科運動。
  這項運動的最明顯證明是基礎學校(fund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中除正文外,另附有注釋的版
頻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基頻率是指在一振動系統中,可以產生自由振動的最低頻率,亦即經由振動的正常模態(normal mode)法所得到的最小特徵值(eigenvalue),為最低的自然頻率。
  考慮一n個自由度的系統自由振動問題,其微分方程式可表為:
  
  其中[m]和[k]分別為 nxn 的質量和勁度矩陣;{q}為廣義座標向量。若令qi(t)=uif(t), t=1, 2, …n:
  可得:
  
  或
  
  利用分離變數法可得:
  
  即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樹木的主幹。如:「這棵樹的老被白蟻蛀蝕了大半,恐怕是活不了了。」
2.最初的錢。《文明小史》第五八回:「知道老爺家累重,又候補了這許多年,差不多老都貼光了。」
手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抄,指手抄之圖書;據某書為底而抄錄者,稱傳抄。在中國造紙術沒有發明以前,文字的傳播,有賴於竹簡、木簡和帛書。蔡倫改進造紙方法和造紙原料後,這個時期,文章、書籍的流傳,全仗讀書人手抄。明陸容[菽園雜記]卷10云:「古人書籍,多無印,皆自抄錄」。宋李清照[金石錄後序]云:「獨餘少輕小卷軸書帖,寫李、杜、韓、柳集、世說、鹽鐵論。」現今傳世的晉陳壽的[三國志]抄殘卷,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用紙抄寫的書,殘卷僅存[吳志]部分。雕板印刷雖在唐代逐漸盛行,但唐代書籍流傳,仍然要靠書生手抄。清光緒25年(1899)甘肅敦煌莫高窟遺書即可證明,這些起自晉末至宋初的30,000餘卷寫圖書,都是寫在質...
高校三原則(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在一九四八年秋季到一九四九年秋季間,公立高等學校(相當於我國「高級中等學校」)為維持學校一定的規模,各都道府縣實施大規模的公立高等學校合併案。在合併過程中,有多項共通的原則為各都道府縣所遵守,其中以含「男女共學制」、「綜合制」、「小學區制」(或稱之通學區制)的「京都府三原則」最為著名,因此被稱之為「高校三原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繼中等學校教育改革,實施新的高等學校制度。一九四七年文部省學校教育局在「新學校制度實施整備的介紹」中,計畫創立具有大眾化性質的理想單一學校,接受有意繼續就學的所有學生。但當時的高等學校大多承襲原舊制中等學校的學生、教師及校舍,因而仍沿襲舊校...
三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恕之見於〔孔子家語.三恕〕;原文為「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士能明於三恕之,則可謂端身矣。」這段文字中孔子列舉了三項不合乎恕的狀況,說士要明於三恕之,才能端正自身,而三恕之是什麼,應該詳審明白。
  〔論語.衛靈篇〕中有段話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所不願意或不喜歡的,不要加到別人身上去,是「恕」字最確切的定義,就是對人要應用「以己度人」的方式,將心比心,人和人都是一樣的。就上文三項「非恕」來看,以親子為例而言,為人父母...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