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兵馬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成士兵及戰馬形狀用來殉葬的陶偶。如西元一九七四年,秦始皇陵(陝西臨潼)東側所掘出的人馬陶俑及秦始皇陵西側所出土的兩乘銅車馬,不僅體形高大,兵馬都雄健昂揚,人物神情生動,雕塑手法十分細膩,其中當年彩繪的色澤仍依稀可見。具有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
牽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臺灣喪葬習俗中的陣頭,由民間戲曲、音樂、舞蹈與信仰組合而成。透過法師與亡魂對話,引導亡魂走過奈何橋、通過十殿閻羅層層關卡,最終抵達西方極樂世界。
|
裝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運輸工具盛放、運送。《三國演義》第一○○回:「司馬懿用兵車裝載,差人送赴洛陽安葬。」
|
也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只得如此,算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小生便不往京師去應舉也罷。」《儒林外史》第七回:「如今也罷,我也告一個假,同你回去,喪葬之費數百金,也在我家裡替你應用,這事纔好。」
|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飯。有人讚之以詩云:肚饑飯碗小,魚美酒腸寬。問客何所好,豆腐且燒魚。 作品:《祭妹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 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予幼從先生受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虫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
|
填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充塞、填滿。《魏書.卷九三.恩倖列傳.趙脩》:「脩之葬父也,百僚自王公以下無不弔祭,酒犢祭奠之具,填塞門街。」《三國演義》第五○回:「傳下號令,教老弱中傷軍士在後慢行,強壯者擔土束柴,搬草運蘆,填塞道路。」
|
許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成。收單字九千三百五十有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有三,分於五百四十部。病中之時,遣子沖獻書於帝。卒,葬郾城縣姬石鄉許莊村東。墓髙十有五尺,徑四十有八尺。鄉人曰:“日動一釐,夜長三尺。”謬也,豈有自拔之塚。《後漢書》讚曰:“斯文未陵,亦各有承。塗分流別,專門並興。精疏殊會,通閡相征。千載不作,淵源誰澂。”至清,歲以仲月後丁之日,縣令、學官到許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禮。康熙四十有六年(1707年),郾城縣知縣溫德裕立“孝廉許公之墓”碑。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郾城知縣王風森立“許夫子從祀文廟碑”。共和三十有七年...
|
墳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葬死人的地方。[例]清明時節,家家都扶老攜幼去祭掃祖先的墳墓。
|
喪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死後的斂葬、哀祭等事宜。《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為主,常為人吹簫給喪事,材官引彊。」《三國演義》第二九回:「此非將軍哭時也:宜一面治喪事,一面理軍國大事。」
|
覓柳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元.湯式〈沈醉東風.錦燦爛六橋畫舟〉曲:「一自蘇林葬土丘,再不見尋花問柳。」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