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49 ms
共 5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寶相莊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菩薩的法相尊貴美好,令人肅然起敬。
|
閉戶斲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各禪宗宗師及其講法精要,共錄二百五十六佛祖禪師。其中第二○卷中講述了成佛的必要條件。佛教中有一佛二菩薩的說法,一佛代表的是存於自性中的佛身,二菩薩代表的是欲證成佛身所需的條件。就其代表人物來說,一佛是釋迦牟尼佛,二菩薩分別指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修行。透過智慧開悟後,還須勤於修行,才能使本就存有的佛性透顯出來。未證成佛身時,即為三者未能融合,此時一佛二菩薩似乎是三個個體;當證成佛身時,三者則合為一體。欲修行者,必須先了解這個道理,然後順應因緣來修行,如此便能與佛祖最初的修行相應和。這就好像雖然關起門在家製造車子,但因為依循著一定的規則,所以成品能完全符合應行的軌跡...
|
火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喻指妓院。《老殘遊記》第一四回:「兩位老爺菩薩,救命恩人,拾得花銀子把我救出火坑,不管做什麼,丫頭、老媽子我都情願!」也作「火阬」。
|
節上生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節外生枝」之典源,提供參考。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一》1>一向目視雲霄,壁立千仞,則孤負諸聖;一向拖泥涉水,灰頭土面,則埋沒自己。如今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且貴正眼流通。還委悉麼?直饒高步毘盧頂,不稟釋迦文,婢視聲聞,奴呼菩薩底來,也須亡鋒結舌,自餘故是出頭不得。所以道:三世諸佛只言自知,歷代祖師全提不起,一大藏教詮註不及,明眼衲僧自救不了。若據本分草料,猶是節外生枝。不涉化門一句作麼生道?陣雲橫海上,拔劍攪龍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呂子約書〉其三(據《朱子文集.卷四八》引)、宋.朱熹〈答胡季隨書〉其四(據《朱子文集.卷五三》引)。〔參考資料〕 ■宋.朱...
|
四弘誓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徒的四大願望。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一:「今既受持大戒,已後必須發菩提心,起四弘誓願。」
|
法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論師的法號,精通因明,是陳那以來最偉大的因明大師。生於南印度睹梨摩羅耶國。早年學習外道,後學佛法,至那爛陀寺護法出家學唯識,從自在軍習因明。將陳那以來的因明形式做了重大的改變。其主要著作有《釋量論》、《量決釋論》、《因滴論》、《正理滴論》、《大乘集菩薩學論》。
|
五濁惡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充滿五種不清淨的煩惱世界。五濁指一、命濁,眾生多作惡業,致壽命極短;二、煩惱濁,眾生充滿貪、瞋、痴的煩惱;三、劫濁,世代危厄,飢餓、疾病、戰爭不止。四、眾生濁,眾生缺乏善根,不信因果、不持戒;五、見濁,邪說橫行。《阿彌陀經》:「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十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菩薩的十種能力。《首楞嚴三昧經.卷下》:「世尊!唯願我等聞是首楞嚴三昧善根因緣,當得菩薩十力。何等為十:於菩提心得堅固力;於不可思議佛法得深信力;多聞得不忘力;往來生死得無疲力;於詰眾生得堅大悲力;於布施中得堅捨力;於持戒中得不壞力;於忍辱中得堅受力,魔不能壞得智慧力;於諸深法得信樂力。」
|
赤口白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惡毒或說惹是非、不吉利的話。《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五月五日午時書,赤口白舌盡消除。」《野叟曝言》第二八回:「今日要祭祖哩,休得赤口白舌的,罰那毒誓!」也作「紅口白舌」、「赤口毒舌」。
|
活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像、簡直像。如:「他一句不吭地坐那邊,活像一尊泥菩薩。」《紅樓夢》第二二回:「鳳姐笑道:『這個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你們再瞧不出來。』寶釵心內也知道,卻點頭不說,寶玉也點了點頭兒不敢說。」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