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421.8741 ms
共 5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美好的樣子。《楚辭.屈原.遠遊》:「玉色頩以晚顏兮,精醇粹而始壯。」宋.趙令畤〈菩薩蠻.春風試手先梅蕊〉詞:「春風試手先梅蕊,頩姿冷豔明沙水。」
|
無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佛教謂不能了知現象的真實性的原始愚痴。為十二因緣的第一支,是一切煩惱的根源。《維摩詰所說經.卷上.菩薩品第四》:「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
|
宿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上指前世所負的業債。宋.黃公度〈謝傅參議惠笋用山谷韻〉:「前身渭川侯,千畝償宿債。」《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只因我前生欠宿債,今世轉來還。」
|
天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舊俗於農曆正月十三日到十八日的晚間,在豎立的高竿上,懸燒敬眼光菩薩用的紅色小燈籠,稱為「天燈」。
|
如山如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那人山人海價看。」(打散:ㄉㄚˇ ㄙㄢˇ,泛指曲藝雜技)又如《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辰,街上迎會,看的人,人山人海。」後來「人山人海」就被用來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
不二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二法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二,不是兩個極端,也就是唯一,絕對的。法門,指修行者所從入的門徑。不二法門,就是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在《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敘述眾菩薩闡發各自對「入不二法門」的見解,最後大家問文殊師利菩薩的看法,文殊菩薩認為「不二法門」就是不可用言語說明的,無法用意念去體會的,無法問答的。後來文殊菩薩轉問維摩詰的意見,維摩詰默然,一句話不說。文殊菩薩看了有所體會地說:「善哉!善哉!原來真正的不二法門是不需要文字語言來形容的。」後來「不二法門」成為一句成語,除佛經原有意思外,經常是用來指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
地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凶神惡鬼。《西遊記》第四一回:「天神不濟,地煞不能,若要拿此妖魔,須是去請觀音菩薩才好。」
|
天魔外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徒稱故意擾亂修行者的天界魔眾為「天魔」;稱異教徒為「外道」。《梵網經.卷一○上.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天魔外道,相親如父母。」
|
且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而且。《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生得眉清目秀,且是聰明,無書不讀,無史不通。」
|
圓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指佛或菩薩頭頂四週的光明。《觀無量壽佛經》:「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