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82 ms
共 5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喬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稱古代仙人王子喬和赤松子。清.陳曾壽〈菩薩蠻.浮天渺渺江流去〉詞:「相見海枯時,喬松難等期!」
|
短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城外五里處所設立的亭子。設於路邊,供往來行旅客商休息。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
啟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誦經前奉請佛祖、菩薩等神明。《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眾家鋪設齊備,動起法器,免不得宣揭大概,啟請、攝召、放赦、招魂,鬧了一回。」
|
幻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幻的現象。《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卷下》:「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老殘遊記》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賞玩賞海市的虛情,蜃樓的幻相。」
|
閉造出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各禪宗宗師及其講法精要,共錄二百五十六佛祖禪師。其中第二○卷中講述了成佛的必要條件。佛教中有一佛二菩薩的說法,一佛代表的是存於自性中的佛身,二菩薩代表的是欲證成佛身所需的條件。就其代表人物來說,一佛是釋迦牟尼佛,二菩薩分別指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修行。透過智慧開悟後,還須勤於修行,才能使本就存有的佛性透顯出來。未證成佛身時,即為三者未能融合,此時一佛二菩薩似乎是三個個體;當證成佛身時,三者則合為一體。欲修行者,必須先了解這個道理,然後順應因緣來修行,如此便能與佛祖最初的修行相應和。這就好像雖然關起門在家製造車子,但因為依循著一定的規則,所以成品能完全符合應行的軌跡...
|
美事多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腸變。便忘了、當本深深願。待寄封書去,更與丁寧一遍。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
(2) 素手:指女子白皙的手。〔參考資料〕 《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那新荷姐生得眉長眼細,面白脣紅,舉止輕盈;手拏象板,立於筵前唱起遶梁之聲。眾皆喝采。郡王又教可常做新荷姐詞一篇,還要〈菩薩蠻〉。可常執筆便寫詞曰:「天生體態腰肢細,新詞唱徹歌聲利。出口便清奇,揚塵簌簌飛。主人恩義重,宴出紅妝寵。便要賞新荷,時光也不多。」郡王越加歡喜至晚席,散著可常回寺。至明年……郡王折(拆)開看,又是〈菩薩蠻〉詞一首:「去年共飲菖蒲酒,今年卻向僧房守。好事更多磨,教人沒奈何。主人恩義重,知我心頭痛...
|
至誠無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誠實,不存欺騙。如:「為人當至誠無昧,方可贏得信任。」
|
膽驚心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驚膽戰」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典源出自〈維摩詰經講經文〉。其中有一段敘述維摩詰假稱身患疾病,藉著眾人來探視他時,得以教化眾生。釋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視,但是大家都因為維摩詰的辯才太了得,沒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視。於是世尊要彌勒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彌勒菩薩回答世尊說:「世尊,我恐怕也不能勝任。因為我曾在兜率天宮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修習到得不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
|
示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稱佛、菩薩、高僧死亡。寂,即圓寂。本指達到不再輪迴的境界,但亦用來稱出家眾的去世。清.錢謙益〈洞聞禪師塔銘〉:「天啟三年七月,洞聞禪師示寂於破山之禪院。」
|
歸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返的路程。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