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功敗垂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大。 (4) 席卷:比喻統一、占領。亦作「席捲」。 (5) 降齡何促:老天賜給(謝玄)的年歲何其短暫。
每下愈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知北遊》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1>乎在?」莊子曰:「无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2>。」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3>。」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4>。」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5>。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6>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 〔注解〕 (1) 惡:音ㄨ,何處、那裡。 (2) 期而後可:指明所在才可以了解。 (3) 稊稗:音ㄊ|ˊㄅㄞˋ。兩種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稱,此處泛指小米、野穀之類。 (4) 瓦甓:瓦片、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痛苦。如:「苦楚」。《史記.卷一○.孝文本紀》:「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顯明、盛大。如:「顯赫」、「威赫」。《詩經.商頌.那》:「於赫湯孫,穆穆厥聲。」唐.王績〈過漢故城〉詩:「何其赫隆盛,自謂保靈長。」
危言聳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呂祖謙〈館職策〉(據《呂東萊先生文集.卷二》引)1>漢至文帝,宇內昌阜,煙火萬里。仰視成康雖小歉,俯眎春秋戰國以降,則既有餘矣。「痛哭者一,流涕者二,長歎息者六」。賈誼之論,何其不與事儷2>也!意者危言駭世,姑一快3>胸中之憤耶!長沙之歸,歷變履險,動心忍性。少年之氣,剝落向盡,固未易以故意,待誼是殆,必有所以而論者,或未之竟也。誼誠見文帝以如此之質,得如此之時,顧乃湛於卑陋,安於小成,愛之深、望之切,大聲疾呼,幾其一悟耳。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清.劉坤一〈復郭善臣書〉。 (2) 儷:文字成對偶、對仗的。順遂、舒服。 (3) 快:順遂、舒服。〔參考資料〕 清.劉坤一〈復郭...
歸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作過程中個人當時身體及心情狀況是否影響工作成效。其他:個人自覺此次成敗因素中,除了上述五項之外,有何其他事關人與事的影響結果(如別人幫助或評分不公等)。  後經其他心理學家重複調查研究,結果證實溫納所發現的六項成敗因素,足可代表一般人的歸因反應。惟在以學生為調查對象時,學生們對考試成敗的歸因,則多以前四項(能力、努力、工作難度、運氣)為主。 溫納歸因論在教育上的意涵(引自張春興,2001)根據學生自我歸因可預測此後學習動機。學生自我歸因雖未必真實但卻是重要的:從心理輔導的觀點言,培養學生從了解自己、認識別人的過程中,建...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觀察,才能獲得「理」,讀書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當時有人認為朱熹的治學方法太過繁瑣,且天地之理何其龐雜,怎麼可能完全窮盡?於是他們認為應該擺脫這些繁瑣的知識,將一切的法則與行為視為心性的呈現。朱熹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答姜叔權書〉一文中說到:認為一個學者必須先有紮實的學術基礎後,才能夠舉出一例就通曉其他各事,並且將所學到的知識加以融合、貫穿,最後獲得全面的領會。如果沒有打好學問的基礎,只一味地思考,就希望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通常都會流於空想而不切實際。後來原文中的「融會貫通」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危如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三國志.卷四八.吳書.三嗣主傳.孫晧》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引三國吳.孫晧〈與舅何植書〉:「天文縣變於上,士民憤嘆於下,觀此事勢,危如累卵,吳祚終訖,何其局哉!」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唐順之〈春坊中允方泉李君墓表〉:「於此之時,彬彬雅雅,爭先恐後,何其盛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