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66.84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伐善無施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您的願望呢?」 補充相似文意:為善不欲人知,凡事不爭功諉過 實例我們做善事,應無伐善無施勞,不可到處誇耀。 參考資料http://ctext.org/analects/gong-ye-chang/zh?searchu=%E9%A1%8F%E6%B7%B5%E6%9B%B0%EF%BC%9A%E2%80%9C%E9%A1%98%E7%84%A1%E4%BC%90%E5%96%84%EF%BC%8C%E7%84%A1%E6%96%BD%E5%8B%9E%E3%80%82%E2%80%9D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有的責難、災禍都是自己造成的。語含有自作自受之意。[例]他到處為非作歹,如今被警察逮捕入獄,可說是咎由自取。
躊躇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磨利的刀,一點損傷都沒有。那是因為我拿的是一把沒有厚度的刀,進入牛的複雜組織,在經絡血脈的空隙中,到處遊走,可以揮灑自如,還覺得很寬綽而有餘地。所以十九年來,都不必換刀。雖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整個。形容到處都是。如:「遍體鱗傷」、「哀鴻遍野」、「滿山遍野」。宋.張俞〈蠶婦師〉:「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
信口開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口開河」原或作「信口開合」。本指任由嘴巴開合,不加思索地隨口說出。此語常見於元代戲曲中。例如關漢卿的《魯齋郎》雜劇,提到宋朝時候,有個惡霸魯齋郎,他依仗著官威權勢,到處橫行不法,由於皇上對他十分寵幸,因此無人治得了他。魯齋郎先是霸占了銀匠李氏之妻,李姓銀匠因告狀無門,而昏倒在路旁,被張珪救起,兩人因而結拜為兄弟。後來有一天魯齋郎遇見了張珪之妻,見其妻貌美,心生貪念,於是又逼張珪將妻子送給他,然後再將李銀匠之妻賜與張珪為妻。後來李銀匠找張珪,意外的在張珪家中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兩人相擁痛哭。張珪眼看別人夫妻重聚,而自己卻妻離子散,於是心灰意冷,將家產全數留給了李銀匠夫婦,自己則前往道觀出家去了...
恬不知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厚顏無恥,寡廉鮮恥反義:行己有恥辨似: 「恬不知恥」及「寡廉鮮恥」都有不知羞恥的意思。 「恬不知恥」側重於對所做事安然不以為恥;「寡廉鮮恥」側重於毫無廉恥之心,品性低劣。 恬不知恥 寡廉鮮恥 辨似例句 ○ ㄨ 他做出那些醜事後,竟然還~地到處張揚。 ㄨ ○ 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裡卻是偷雞摸狗,~!
洛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拜訪當時的大文人張載,請教有關成都的風土民情。為了寫成〈三都賦〉,左思花了十年的時間構思,他的家中到處掛著紙筆,連廁所和籬笆上都不例外,只要一有靈感,他便立刻提筆寫下。在創作的過程中,左思又覺得自己的學問不足,便向朝廷請求擔任掌管圖書的祕書郎一職,以便翻閱各種書籍,作為寫作的材料。後來〈三都賦〉完成,卻並未得到時人的重視。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筆並不比班固、張衡差,恐怕是當時的人不喜歡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聽說皇甫謐是位著名的學者,便拿自己的作品去向他請教。皇甫謐看了〈三都賦〉之後非常欣賞,並為左思寫了一篇序。後來張載為魏都的部分作注,劉逵也為蜀都、吳都兩部分作注,衛權又寫了略解。連...
雪泥鴻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鴻雁踏過雪泥遺留的爪痕。語本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比喻往事所遺留的痕跡。清.黃宗羲〈王九公邀集湖舫同毛會侯許霜巖王獻廷祝兒〉詩:「雪泥鴻爪知無定,相對那能不黯然。」也作「飛鴻踏雪」、「飛鴻雪爪」、「飛鴻印雪」。
不學無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似詞 不識一丁、才疏學淺、胸無點墨 相反詞 立地書櫥、博學多才、學富五車 例句 他不學無術,只會到處招搖撞騙。
三人行必有我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比喻到處都有值得學習的對象,應勇於向人請益,取長補短。《孤本元明雜劇.東籬賞菊.第一折》:「豈不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要你擇其善者為親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