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9.59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杯子倒滿。宋.孔平仲〈兄長寄五詩依韻和寄詩各有所懷詩〉五首之二:「紛紛落塵陪高宴,豔豔浮蛆勸滿。」《紅樓夢》第五○回:「湘雲早執起壺來,黛玉遞了一個大杯,滿了一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遲疑。《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意愖而不澹兮,俟回風而容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酌評量。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比較材能,量功伐。」《北齊書.卷二.神武帝紀下》:「陛下若垂信赤心,使干戈不動,佞臣一二人願量廢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助詞。表有所酌語氣。如:「不要你的錢麼,你又硬塞過來。」
洛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故事西晉時期,左思為了寫《三都賦》,搬到京師去住。他日以繼夜的字句酌,共花了十年時間,終把《三都賦》完成。開始時並不受時人所推崇,及後皇甫謐為賦作序,張載、劉逵為賦作注,而且更獲得張華的讚賞。於是,當時的富豪都爭相傳抄。一時之間,洛陽的紙供不應求,紙價立刻上漲。 解釋比喻著作廣為流傳,風行一時。 詞義 相似詞風行一時、風靡一時 相反詞無人問津 例句這位文學新人獎得主的小說家一出書,就洛陽紙貴,銷售一空。
籠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覆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至於酌時宜,籠罩當世,亦多不及。」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觀其豔說,則籠罩雅頌。」
按部就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按部就班」見於晉人陸機〈文賦〉。陸機認為在下筆寫作之前,必須先有整體的構思,「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其中「選義」、「考辭」指的是選擇義理、酌辭句;「部」和「班」則是指布局結構和組織層次。整句話的意思是:依照構思所得的布局和層次安排章節,並且將適合的詞語放在確切的位置。後來「按部就班」這個成語就從「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演變而出,被用來指按著布局、層次來行文。後人在使用這個成語時,則將其範圍擴大,不但用於寫作文章時,而且泛用於一般事務,用來比喻做事依照一定的層次、步驟進行,例如: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他那個兒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正用不著到那等地方去名外圖利。」便取此...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詞句上酌推敲。元.喬吉〈小桃紅.瓠犀微露玉參差〉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好詞,好詞。關情之處,令人淚落,真一時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節,正須好詞,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轉來,為大晟樂正,供應詞章。」也作「咬言咂字兒」、「咬文咂字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酌、考量。如:「衡情度理」、「權衡得失」。
千篇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篇一律」原作「千篇一體」。《詩品》一書,是南朝梁鍾嶸所撰,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朝,共一百零三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這一篇是在品評西晉時代張華的詩作,說明張華的詩風主要是模仿王粲,詩歌的形體講究鋪排對偶,詞藻華美;即使內容平凡,但卻用字酌,致力於華美的文字。雖然頗負盛名,然而一些有識之人,還是對於他詩作中兒女柔情太多,風雲慷慨之氣太少而感到遺憾。謝靈運也曾經說過,張華的詩即使有千篇之多,但其實都是同一種風格體式。後來「千篇一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無變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