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粱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榮華富貴如夢一般,短促而虛幻。亦比喻欲望落空。參見「黃粱夢」條。元.范康《竹葉舟》第一折:「因應舉不第,道經邯鄲,得遇正陽子師父,點化黃粱一夢,遂成仙道。」
花團錦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水滸後傳》第一回:「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覺轟轟烈烈,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功垂竹帛,世享榮華,成了一篇花團錦簇的話文。」
飲水思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醒世姻緣傳》第一五回:「我們如今在這裡受榮華,享富貴,怎好不飲水思源?」
行將就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三.霍筠》:「老奴豈不作如是想,第恐行將就木,不克見此榮華耳。」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語,在明代劉基〈賣柑者言〉文中,原本是指賣柑者所賣的柑,外表看起來像金玉般華美,剝開來內裡卻乾得像破棉絮。作者借由賣柑者說的話,諷刺當時官員不能替百姓謀福,讓百姓陷於水火之中,卻「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醲而飫肥鮮者」,享盡富貴榮華,這種欺世盜名的行徑,和外表像金玉般華美,內裡卻盡是破棉絮的柑沒什麼兩樣。後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外表美好而內質破敗。
好逸惡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治身治國的道理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貪圖安逸而不願勞動。出現「好逸惡勞」的書證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郭玉》:「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彊,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拍案叫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巧,緣有偶然,機括一動,幅輳聯合,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覺轟轟烈烈,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功垂竹帛,世享榮華,成了一篇花團錦簇的話文,使人見之,一個個都懽忻鼓舞,快意舒懷,不禁拍案叫絕。
安步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得很有道理,便表示要請他當國師,讓他以後每天有美食可享用、有華車可以乘坐,連妻子都有漂亮的衣服穿,榮華富貴享用不盡。但是,顏斶卻推辭了,寧願回歸鄉里,過平淡的生活,並說自己可以「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意思就是沒有肉吃的話,就把吃飯時間挪晚,等餓一點再吃,吃起飯來就會更香,當作是吃肉;沒有車子坐,就悠閒安穩地走路,當作是乘車。他認為已經向君王進過忠言,就盡了人臣的義務,不需要再留在宮中,便向宣王拜別而去。古代貴族出行必乘車,故用「安步當車」來稱人安貧樂賤,後亦用於形容人態度悠閒從容。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後漢書‧楊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 2.語譯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3.故事內容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守道安貧、 甘貧樂道 相反詞嫌貧愛富、 追逐榮華 5.例句他安貧樂道,即使三餐不繼,也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絕不會汲汲於名利。
家徒四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貧如洗,一無所有,四壁蕭條,室如懸磐,家貧如洗,家貧壁立,環堵蕭然反義:金玉滿堂,家財萬貫,堆金積玉,富甲一方,富可敵國,腰纏萬貫,豐衣足食辨似: 「家徒四壁」及「一貧如洗」都有都有十分貧窮的意思。 「家徒四壁」側重於形容家居的貧窮景況;「一貧如洗」側重於形容個人的貧窮程度。 家徒四壁 一貧如洗 辨似例句 ○ ㄨ 不談昔日的榮華富貴了,眼前~,連個像樣的傢俱都沒有,怎叫人忍受? ㄨ ○ 他要跟我借錢?我自己~,如何有錢借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