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99.9866 ms
共 14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學生次級文化1.1 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1.2 學生次級文化的特質1.3 中英文關鍵字1.4 參考資料 學生次級文化 學生次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個人與團體交互作用的結果,也是構成學校潛在課程的重要內容。學校文化會影...
|
櫛次鱗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排列密集而整齊。如:「到處可見櫛次鱗比的華廈。」也作「櫛比鱗次」。
|
高層次同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層次同理心(advanced empathy)為了讓個案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諮商師應運用高層次的同理心,以協助個案探究其未覺察或未直接表明的意義,亦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言外之意」。藉此過程,諮商的進展將更能深入,而非只停留在一般資淺諮商師的「表面同理」而已。高層次同理心如同初層次同理心一樣,均是指諮商師有...
|
處理層次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理層次論(levels-of-processing-theory)(Craik,2000)也是廣被接受的訊息處理模式。Craik認為:人在處理刺激時,處理的層次有可能不同,處理得越徹底的訊息越容易被保留。(註一)目錄1 處理深度(depth of processing)2 記憶三階段2.1 淺層處理2.2 深層處理3 參考資料4 關鍵字 處理深度(depth of processing)在認知心理學中,只從表層編碼進行到抽象編碼的一個向度,沿著這...
|
屢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次又一次。《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唐時有個舉子叫做趙琮,累隨計吏,赴南宮春試,屢次不第。」《儒林外史》第四回:「張世兄屢次來打秋風,甚是可厭。」
|
相對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總體資料分成若干組,各組資料數與總資料數的比值稱為該組資料的相對次數。例如:全班共40 人,成績60∼70分有8 人,,所以成績60∼70這一組的相對次數為 0.20。
|
退而求其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事若不能要求到極致,只有在次一級處,尋求滿足。如:「本來想買件長外套,但實在太貴了,只有退而求其次,以夾克勉強充數了。」
|
次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次序、依次。《三國演義》第四五回:「離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老殘遊記》第八回:「車夫等人次第出來,方纔從石壁縫裡把子平拉出。」
2.接著、轉眼。南唐.馮延巳〈憶江南.今日相逢花未發〉詞:「東風次第有花開,恁時須約卻重來。」
3.形容迅速。唐.白居易〈觀幻〉詩:「次第花生眼,須臾燭過風。」
4.規模。《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每年燕山市井,如東京製造,到己酉歲方成次第。」
5.眉目、頭緒。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他明日回話,必有個次第。」《水滸傳》第一七回:「太守問我賊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見次第,不曾獲的。』」
6.光景。宋.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詞:「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層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條理、次序。如:「層次清楚」。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遊雁宕山日記》:「雲霧中仰見兩崖重巖夾立,層疊而上,莫辨層次。」
2.比喻水準、見識、境界。如:「同學們!公共場所中說話要有一點層次。」
|
其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第二,次一項。即次序居後者。《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2.次要的。如:「價格還在其次,品質最重要。」《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臉蛋兒生得標緻還在其次,單是他那一雙腳,只有一點點,怎麼叫人瞧了不勾魂攝魄?」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