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意氣風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精神振奮,志氣昂揚的樣子。如:「國慶日舉行閱兵大典,只見三軍將士個個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
有感而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感觸而表示出來。如:「他親身經歷後有感而發的話,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
|
發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布通知。如:「發布命令」、「發布消息」。
|
啟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誘導開發,使其領悟通曉。語本《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漢.班固〈典引〉:「猶啟發憤滿,覺悟童蒙。」
2.闡揚、發揮。《文選.班固.西都賦》:「啟發篇章,校理祕文。」《晉書.卷九四.隱逸傳.索襲傳》:「游思於陰陽之術,著天文地理十餘篇,多所啟發。」
|
容光煥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臉上呈現閃耀的光彩。形容人精神飽滿,生氣蓬勃。《聊齋志異.卷七.阿繡》:「為女盥濯,竟妝,容光煥發。」
|
發乎情,止乎禮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儒家對詩歌創作的文學批評觀念。語出《詩經.大序》:「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後用以指男女交往應有的規律。如:「情侶約會最好能發乎情,止乎禮義,不要踰矩。」
|
發現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現學習論(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目錄1 理論要義2 在教學上的應用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理論要義布魯納倡導的發現學習論(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強調學生主動對所學事物的自然探索,從而發現事象變化的原理原則,是產生學習的主要條件。此理論重點有二,分別為「認知表徵」及「知識結構」。認知表徵:個體之所以認識環境中的事物,...
|
大發雷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發脾氣。比喻非常生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陳秀才大發雷霆,嚷道:『人命關天,怎便將我家人殺害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欽差大發雷霆,板了臉厲聲罵道。」
|
一觸即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箭已在弦上,一觸動就會發射。比喻很緊張的情勢或很危險的時刻。如:「兩軍對壘,雙方都嚴陣以待,已達一觸即發的地步。」
|
突發奇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時興起而產生的奇妙想法。如:「這個裝置是我突發奇想臨時加上去的,並不在原先規劃的範圍內。」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