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假公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已,寧僭不濫。故唐堯著典,『眚災肆赦』;周公作戒,『勿誤庶獄』;伯夷之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由此言之,聖賢之政,以刑罰為首。往者斷獄嚴明,所以威懲姦慝,姦慝既平,必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或富室財...
玉門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漢時期通往西域的關隘。位於敦煌西北七十五公里處,哈拉湖西,由於大量的和闐玉由此運入中土,故稱為「玉門關」。也稱為「玉門」、「玉關」。
遺臭萬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就這樣既不能讓美名流傳於後世,也不能讓惡名永遠流傳後世嗎?」由此可以看出,桓溫認為要讓美名流芳後世,是不容易;但是如果能讓臭名傳於後世,也應算是值得自豪的事了。這當然只是桓溫自以為是的看法。後來「遺臭萬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惡名永傳後世,為人所唾棄。出現「遺臭萬年」的書證如《宋史.卷四二二.林勳等列傳》:「論曰:『若乃程珌之竊取富貴,梁成大、李知孝甘為史彌遠鷹犬,遺臭萬年者也。』」
霍布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去嘗試這種快樂。而有阻礙性的刺激會帶來厭惡的感覺,個人就會想去避免它。依照霍布士的看法,人的行為是由此類「慾望」和「厭惡」所控制。個人所樂於接近的事物就稱作「善」,所不喜歡的則稱為「惡」。因此善或惡的評斷乃因人而異,非絕對的。後來邊沁提出人的行為是由「快樂原則」所主宰,此觀念為弗洛依德和較晚期的增強論者所採用。(註1) 人物背景霍布士主要的興趣在於人所處的政治和社會情境。他覺得基本上人是自私的,帶中侵略性的。假使允許人們依照本性而活,生活將只是追求自我滿足和充滿爭鬥為其特徵。吾人建立政治系統和社會,乃基於人類的利益,而...
問花訪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將一座花柳營,生扭做迷魂陣。」後來「尋花問柳」用來比喻狎妓的用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元.湯式〈沈醉東風.錦燦爛六橋畫舟〉曲:「一自蘇林葬土丘,再不見尋花問柳。」
校書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專司典校書籍的官員。東漢時已有此官名,唐代時為文人起家的美官,由此進身,往往可達清高顯要的地位。
試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俗於小孩滿週歲時,長輩將書本、算盤、筆墨等各種物品擺在孩子面前,讓他隨意抓取,由此來推測他未來的志向。
多範型學習過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能因循守舊,不思變革。約翰森等人進一步認為:學習使個體形成對世界及其如何與其相互作用的獨特理解。人由此形成了幫助他們認識自我經驗的心理模式。學習無非是鑒別及質疑現有模式,然後檢驗新的假設以此作為更有效行動的指導。學習新的觀念與技能,一般來說不是單一經驗的結果。為了學習,人們必須按照現有的知識來檢驗新的經驗,然後形成理解的新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練習,新知識與技能成為人的個性組成部分,學習者能夠在各種適當情境中應用自如。這種「潛心學習」(learningbyheart)是「掌握」的重要條件。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多範型學習...
家至戶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宮中,靠著行政機制的運作,不用挨家挨戶告知就能實行政令,也是同樣的用法。後來「家喻戶曉」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用來表示家家戶戶都知道,亦用來形容事情、名聲傳播極廣。
轉移視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點由此處移轉到他處。如:「公車上,扒手先施個聲東擊西的手法,待大家轉移視線後,再趁機偷竊。」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