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85.55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勤勉習而不倦怠。如:「他力不倦,終於成為一個大者。」
國立臺北科技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臺北科技大,簡稱臺北科大、北科大、北科,是一所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的科技大,以工程科系著稱。其創立於民國元年1911年,前身是素有「北工」之稱的臺北工專,也是臺灣第一間專司工業教育的校。目錄1 英文名稱2 校徽3 校訓4 教單位5 校史6 交通資訊7 參考資料 英文名稱National Ta...
綠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綠色校(green school)目錄1 定義2 概念發展3 國外發展狀況4 中英文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符合地球環境保護觀念的校,也就是透過教育的設計與實施,使資源的消耗量降至最低、廢棄物等汙染量減至最少的一種校改造計畫,目的在促使人類與地球的永續發展。 概念發展綠色校是地球永續發展的...
型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依據教科目2 依據級編制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依據教科目根據教法所涉及之科目,可將教法分為:1.普通教法:是與每一
習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能力」是習者透過心智的與操作性的活動而獲得的行為模式、態度和思維型式,這些能力受先天的和後天經驗的影響。基本上,習能力又可分為智慧的能力和特質(traits)。
  智慧的能力又分為一般的和特殊的;一般的能力即是所謂的智力,可由特殊的心理測量工具加以測量。智力是由許多很難區分的能力組合而成,最常被心理家提及的有推理、文字理解、數字操作、空間知覺、聯結記憶和記憶廣度等。
  特殊性的智慧能力通常都以對比式出現,又常被稱為認知方式,例如因神經生理的差異而有聽覺型對視覺型者;左半腦偏向(Left-hemisphere)對右半腦偏向(right-hemisphere...
〔勸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篇〕是〔荀子〕一書的首章,旨在透過對習原理的分析,勉勵人勤不輟。根據荀子「化性起偽」的說,人生來只具本能衝動,視聽思辨等官能,必須仰賴後天經驗習,才能成為良善的道德存有。因此〔勸〕篇指示出兩個習原理:一是肯定人的內在價值,以完成理想人格(君子)為習目的;二是提供良好的外在環境,包括師友禮法、典籍文化在內,作為習內容。篇中大要如下:
  1.君子博不已,善假於物:習為後天累積良善經驗的活動,當持續終身,不可中斷,所謂「不可以已」即是此意。為者不僅要反省自身,更要善於利用外物,即外在環境與旁人經驗,如此才能達到最佳習效果。
  2.君子慎其所...
亞東科技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英文名稱2 簡介3 校訓4 院系所5 校史6 未來展望7 參考資料 英文名稱Asia East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簡介亞東科技大,簡稱亞東科大,是位於台灣新北市板橋區的一所私立科技大,1968年十月,在遠東集團創辦人徐有庠的「弘文明德,育才興國」理念下創設,初名「私立亞東工業技藝專科
  「非正規教育」為美國近年興起的一種質疑傳統校教育功能的觀點。美國建國之初,領導獨立運動的先驅,均深受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堅信一個紮實的、穩定的民主共和國,必須由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組成之。因此,普及教育、公共教育、平民校,在美國教育發展史上,逐漸地成為美國文化傳統中的一部分。一九六○年代,聯邦政府大量經費補助各地方的教育發展,使公共教育的真正效能,成為一些教育思想家所質疑的一個問題,伊利希(I.D. Illich)在一九七一年所著[非正規教育之社會](或[非校化社會])一書,便是一個具體的代表。伊利希覺得社會愈來愈走向制度化,使得個人生活的許多方面,都得依附於社會的制度。人的初生,要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副習」主要源於美國教育家克伯屈(W. Kilpatrick)所倡導的同時習原則;他認為習是一個整個的活動、是完整的經驗、是整個氣質的變化,而不是片段的知識,所以主張在習過程中,同一時間內,都可以直接或間接的習到有關知識、技能、態度、理想、觀念、興趣及情感等,此亦即同時習原則。克氏將生在同一時間內的習分為主習、副習和附習三種。
  1.主習(primary learning):係指教時所直接要達成的目的,可能是知識,亦可能是技能,或者是態度理想,因科目性質而定。
  2.副習(associate learning):是指與主習有關的思想和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體為宋代文體之一。宋沿唐制,開科取士,據〔宋史.歐陽修傳〕,時士子尚為艱險奇澀之文,鈎章棘句,寖失渾淳,時稱太體。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知貢舉,尤以為患,痛裁抑之,凡如是者輒黜。既而試榜出,時所推譽,皆不在選。畢事,澆薄之士,候修早朝時,群聚詆毀之,街司巡卒不能制止,至為祭文投其家,終不能求其主名置於法,從此文體亦稍變。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