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猶豫不決。如:「遲疑」。《書經.大禹謨》:「任賢勿貳,去邪勿疑。」《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承擔。如:「榮膺大任」。《書經.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
無與倫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2>之速定也,天祚率土3>,必將有主;主率土者,非陛下其孰能任之?所謂論德無與為比,考功無推讓矣。天命不可久稽,民望不可久違,臣等慺慺,不勝大願。伏請陛下割撝謙之志,脩受禪之禮,副人神之意,慰外內之願。」 〔注解〕 (1) 委質:古代初次任官職時,必先書其名於策,委死之質於君,表示必死之節,忠於國君,稱為「委質」。質,音ㄓˋ,作為抵押。 (2) 禮禪:禪位之禮。禪,音ㄕㄢˋ,帝王讓位給賢人。此指漢獻帝禪位予曹丕。 (3) 天祚率土:上天所賜福的天下。祚,音ㄗㄨㄛ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信、信賴。《書經.君奭》:「天命不易,天難諶。」《詩經.大雅.蕩》:「天生蒸民,其命匪諶。」漢.毛亨.傳:「諶,誠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遵循。《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天命不徹,我不敢傚。」漢.毛亨.傳:「徹,道也。」漢.鄭玄.箋:「言王不循天之政教。」
見仁見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陰陽的相反相生,生成了宇宙萬物,這就是道。承繼陰陽之道而生成萬物的就是善,而成就萬物的就是天命之性,也就是仁義道德。有仁德的人見到此道,就認為是仁;有智慧的人體會此道,就認為是智。百姓雖然日常受用此道,卻不知曉。因此君子之道雖然涵蓋萬有,知道的人卻很少啊!」後來「見仁見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同一件事,每個人看法各異。
百步穿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西周策》蘇厲謂周君曰:「敗韓、魏,殺武,攻趙,取藺、離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則周危,君不若止之。」謂白起曰:「楚1>有養由基2>者,善射;去3>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4>,左右皆曰善。有一人過曰:『善射,可教射也矣』。養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今公破韓、魏,殺武,而北攻趙,取藺、離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周,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公不若稱病不出也。」 〔注解〕 (...
人定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逸周書》原名《周書》,或稱《汲冢周書》,由戰國時人編集古代文獻而成,記載上古至周的一些傳說事蹟。〈文傳解〉記載周文王即位第九年春天在都城鄗,對後來的周武王姬發所說的一段話,內容期勉姬發成為一個仁德愛民的國君,並且指出治理國政時應該順應四時,在合宜的季節耕種、打獵、砍伐草木,不獵殺有孕和幼小的動物,讓土地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是保持國力強盛不衰的方法。其中提到:「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說明強大的兵力可以勝過人力,而人力可以戰勝天命、克服自然阻礙。後來「人定勝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
迄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今。《文選.張載.劍閣銘》:「自古迄今,天命匪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