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5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由有效餘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中殘餘氯量的一種表示方式。當氯加入水中,由於水解和離子化作用,形成次氯酸(HOCl)和次氯酸根(OCl-):
水解:Cl+H2O HOCl+H++Cl- 離子化:HOCl H++OCl- HOCl和OCl-又稱為自由有效氯。而氯加入水中反應後,以HOCl和OCl-形式殘存的餘量,稱為自由有效餘氯。一般自來水廠出水,為確保在配水管網系統中,仍能保持殺菌消毒效果,以確保水質安全衛生,故通常在加氯消毒處理後,須維持0.2至1.5mg/1的自由有效餘氯。 |
內容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目錄1 意義2 判斷方法3 應用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意義內容效度是指測驗的題目能夠測量其所欲測量內容的程度。內容效度的建立,宜先從教材範圍選擇適當的題材來編製題目。通常採用邏輯的分析方法,並且判斷每個測驗題目是否符合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如果測驗題目與教學目標相互符合,同時測驗題目對教材內容具有代表性,則該測驗具有高度的內容
|
同時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時效度是效標關聯效度之一,指示測驗分數與當前的效標資料之間的相關程度,用以了解某測驗是否能真正測量該測驗所欲測量的心理特質。這種效度常用的效標資料,包括在校學業成績、教師評定的等第、其他同性質測驗的結果等。如編製一套國小數學成就測驗,為考驗其同時效度,乃從該測驗適用的對象中,隨機抽取學生樣本接受測驗,並蒐集他們在校的數學成績作為效標,然後計算這些學生的測驗分數與數學成績的相關係數,若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即表示測驗結果確能反映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成就程度。因為效標和測驗分數是在同一時段中獲得的,所以其相關係數即代表該數學成就測驗的同時效度。同時效度通常與心理特質的評估及診斷有關,大部分測...
|
藥石罔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藥石,治病的藥劑與砭石。藥石罔效形容病情非常嚴重。如:「陳先生罹患絕症,藥石罔效,不久就去世了。」
|
脈絡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脈絡效應(contextual effect)我們對於物體的知覺會收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此稱為脈絡效應。脈絡效應是無所不在的,在各種不種程度的心理都有其作用,只要比單一的點的刺激來的稍為複雜一些(例如兩點刺激),多出來的B點刺激就會對A產生影響,也就是形成脈絡。假設,B點跟A點距離很近,但是人們會判斷比實際距離更近(吸引),如果B點跟A點距離很遠,人們會判斷比實際距離更遠(排...
|
霍桑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就是當被受試者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也就是當實驗組之受試者的行為是受到本身參與研究的知覺所影響,而非受到實驗處理所影響的現象,就被稱為霍桑效應。故在準實驗研究中,若結果非由研究者操弄所造成,而是受試者因為實驗的出現而產生的改變反應,即是霍桑效
|
成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已顯現的功效。如:「成效良好」。宋.蘇軾《應詔集.策別九》:「自漢至今,言吏治者,皆推孝文之時,以為任人不可以倉卒而責其成效。」《明史.卷二五○.孫承宗傳.贊曰》:「承宗以宰相再視師,皆粗有成效矣!」
|
從眾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眾效應是指人們經常受到多數人影響,而不加思索便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又被稱為「羊群效應」。人們會追隨大眾所同意的,自己並不會多加思考事件的意義。目錄1 政治2 社交3 表現型式4 相關聯結 政治從眾效應最常見的就是選舉:很多選民會在不曉得該投給哪一個候選人的情況下,選擇將自己的票投給大眾所期望的候選人,從而增加他們真的勝出的機會。舉例而言,如果在一個無法被驗證的民意調查中,...
|
教師效能訓練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效能訓練模式(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T. Gordon 是一個臨床心理學家,也是「教師效能訓練」的創立者,深受C.Rogers 人本主義理論影響。Gordon 指出在教室裡有兩種人與人的溝通問題常常出現,如何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做回應,以及如何在教師出現問題時做回應,此模式可以提供教師參考,以做最適合的選擇(Tauber,2007)。此種模式的目的是在發展一種師生互相尊重的方法,透過溝通技巧,建立和諧的師生關...
|
萊斯托夫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萊斯托夫效應(Restorff effect)2 起源3 意義4 參考書目5 關鍵字 萊斯托夫效應(Restorff effect) 起源前蘇聯心理學家萊斯托夫曾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一場人數眾多的宴會上,主人循列經介紹與來賓一一握手時,隻能對身形、相貌、年齡、地位等特征中最爲突出者,即時記下他們的姓名。通過總結,他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現象,於是,他大膽地推測人們總是容易記住哪些特殊的事物,隨後他做了一系列實驗都證明了他的這一推測,這...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