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0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允文允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有文才,又曉武事。《詩經.魯頌.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三國志.卷九.魏書.曹真傳》裴松之注引《魏書》:「包懷大略,允文允武,仍立征伐之勛,遐爾歸功。」
|
文人相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人自負,彼此輕視。《文選.曹丕.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
文思泉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行文時,思路迅速豐暢。《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王鄉紳飲了半酣,文思泉湧,議論風生。」
|
舞文弄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墨,繩墨、法度。舞文弄墨指玩弄法條作弊,敗壞法紀。語本《隋書.卷八五.王充傳》:「善敷奏,明習法律,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後比喻賣弄筆墨文辭。《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豈亦效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
|
文情並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文章辭藻、情致俱佳。
|
一文不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毫無價值。《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這幅畫雖好,可惜畫錯了,便一文不值。」也作「不值一錢」、「不值一文」、「一錢不值」。
|
兩河流域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兩河流域2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3 兩河文明的民族國家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兩河流域所謂兩河流域,指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及其支流所經過的地區,其流經的廣大流域面積約有七萬六千公頃,希臘文稱這塊地區為「美索不達尼亞」,其意思為:兩河之間。兩河相當於現在北伊拉克到北敘利亞之間的地區,其地理位置北接亞美尼亞高原,南臨波斯灣,東與西伊朗山脈為界,以西則與敘利亞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均發源於現在...
|
文不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文思敏捷、下筆成章,通篇無所塗改。《北史.卷二六.杜銓傳》:「又試官人有奇器,並立成,文不加點。素大嗟之,命吏部優敘。」《三國演義》第七一回:「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也作「文無加點」。
|
斯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禮樂制度教化。《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漢書.卷一○○.敘傳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憲章六學,統壹聖真。」
2.儒士。《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平日敬重斯文,喜歡才士。」《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先聖祠內,共觀大禮之光;國子監中,同仰斯文之主。」
人的舉止文雅有禮。《紅樓夢》第六三回:「斯文些的纔好,別大呼小叫,惹人聽見。」《文明小史》第三回:「如果打死了外國人,我拚著腦袋去陪他,金委員不該拿讀書人如此蹧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脈!」
|
偃武修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偃息武備,提倡文教。《書經.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那其間便招賢納士,今日個俺可便偃武修文。」也作「修文偃武」、「偃武興文」。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