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0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翻案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翻案」:原是法律名詞 本指推翻既已定讞之罪案而言,後引申為推陳出新之意。此類手法也普遍被用於文學創作之中,稱為「翻案文學」。其主要宗旨在於推翻前人的立論,因此在寫作前必須先分析前人的論斷為何,再做論述。寫作過程中,若是發現前人論斷難以成立,必尋求此一論斷的基本假設,並指出此一假設的可疑之處,然後一針見血地推翻此一假設。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蘇洵〈管仲論〉、蘇軾〈留侯論〉即屬此類的文
|
奇文共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奇特美妙的文章大家共同欣賞。語本晉.陶淵明〈移居〉詩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
文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宣傳。如:「選戰熱烈,為了增加能見度,各候選人無不加強文宣工作。」
|
文化失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失調是指在文化變遷的歷程之中,社會文化體系中各部分變遷的速率不同,而產生社會解組(disorganization)的現象。此一名詞係由烏格朋(W.F. Ogburn)所創用,用以說明物質文化的變遷和適應(adaptive)文化的調整變遷之間,時間的差隔或落後現象。烏格朋將文化區分為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兩部分,當生產技術等物質文化快速變動時,道德、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等非物質文化的部分,往往未必能夠產生相對速率的調整或適應,二者改變速度不同的結果,便形成文化失調現象。
文化失調的觀點主要是從社會及文化統整論的角度出發;統整論認為社會文化體系的每一部分都是相互關聯的,... |
文恬武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武官員安於逸樂嬉遊,形容天下承平無事。亦用以形容文武官員苟安度日,不務國事。唐.韓愈〈平淮西碑〉:「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見聞,以為當然。」
|
撰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撰寫文章。如:「他撰文紀念已故世的恩師,內容深切感人。」
|
情文並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的內容和文采都很好。如:「他這篇文章真是寫得情文並茂。」也作「情文並妙」。
|
具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徒有形式而無實際作用的文字。《漢書.卷八.宣帝紀》:「上計簿,具文而已。」《明史.卷二九一.忠義傳三.邢國璽傳》:「時帝以修城郭、練民兵、儲糗糧、備戎器四事課天下,有司率視為具文,惟國璽奉行如詔。」
2.用文辭表達。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四曰盡而不汙,直書其事,具文見意。」
|
中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族的語言及文字。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