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87.4952 ms
共 21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主教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宗教中不是所有教派都保存主教職務,也非所有保存主教職務的教派承認主教團這個組織,只有天主教承認並且保存主教團。按照天主教的解釋,耶穌揀選十二宗徒作為他建立教會的領導核心。「十二」具有象徵意義,表示教會是〔新約〕天主子民,因為〔舊約〕以色列民族由十二支派構成,教會建立在十二宗徒身上,象徵延續〔舊約〕的〔新約〕天主子民。因此十二宗徒如同教會是一個團體。換句話說,耶穌揀選宗徒是要他們成為一個團體。宗徒團是教會的要素;宗徒團如同教會也是耶穌建立的。而且宗徒團有它的首領,即宗徒之長伯繹(Peter),他也是耶穌立定的。初期耶路撒冷教會即由宗徒團領導,而伯鐸是宗徒團的首領。
按照天主... |
座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中試者稱主考官為「座主」。《舊唐書.卷一四九.令狐峘傳》:「衢州刺史田敦,峘知舉時進士門生也。初峘當貢部,放牓日貶逐,與敦不相面。敦聞峘來,喜曰:『始見座主。』」《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慌忙梳洗上轎,見座主,會同年去了。」也稱為「座師」。
|
自作主張和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作主張和行動(proactivity)「領導」,佩達講道,要有遠見,不滿足於現實,渴求進取精神。當你獲得遠見,你可踏上從所知到無知的精神旅程,你將從現實、希望、夢想、危機和機會的蒙太奇之中去創造未來。作為一個領導,你要審視環境,關注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正像有人言道,有所成就的領導是這樣一種人,他所瞄準的事情是別人不可能看到和碰到的。但是,領導不能愚昧地去冒險,為此,要關心確立自己權力的基礎,即要獲得校內外主要群體的支持。出色的領導都明白,要成事,...
|
樂觀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人世是善美快樂多於醜惡痛苦,且前途充滿了成功的希望,一切事必趨向於至善的一種人生觀。也作「樂天主義」。
|
主要款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款目是指在一個編目紀錄的多種款目中記載著錄事項最完整的款目,它以標準統一的方式著錄,並載有追尋項及其他有關該紀錄的標目。根據1961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國際編目原則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taloging Principles)的最初公告所作的解釋,主要款目是一個完整的歌目,具有能夠說明作品所必須有的特徵,其他款目或為附加款目,或為參照。
主要款目的概念源出於歐美國家,其形成原因大致有:(1)手寫著錄時期,為了減少書寫款目的人力,在各種不同性質的款目中,只好以一個紀錄最詳盡的款目作為基礎;(2)歐美國家的圖書館特別重視... |
共和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和主義係由猶太教的〔舊約聖經〕(Jewish Old Testament)、基督教的〔新約聖經〕(Christian New Testament),以及公民的共和道德(civic republican moral virtues)所構成。共和主義為一歷史久遠的思想傳統,由古希臘、羅馬,經由中世紀,義大利共和(Italian republics)時期,傳到十八世紀為美國開國元勳所據以建國的立國精神。
共和主義認為所謂「公共福祉」(public good)、應從公民德性、人類群居、以及公民行為的公共性(非私人性)等觀點來界定。共和主義聲稱應以積極且擴張的方式,運用民主的政府來達... |
名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名的君主。元.李存〈義役謠〉:「八都安仁最下都,易水易旱生理無。奉公往役名主首,半是摘篛擔柴夫。」
|
夫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丈夫。《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正色端操,以事夫主。」《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孫夫人曰:『夫主想父母宗祖墳墓,俱在涿郡,晝夜傷感不已。』」
|
教育的個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的個人主義指教育史中主張以個人發展為目的的教育學說。常包括的原則是:(1)教育的實施應該與個別兒童的本性相和諧,且必須能充分發展兒童的個別性,使其能力有最大的發展。(2)國家與社會是由個人所組成,根據每個人的本性來教育未來主人翁與公民,對國家與社會是重要的。在教育史中主張個人主義最強烈的,是法國思想家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l778)與當代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教育思想。
在盧梭以前的歐洲,由於早年文藝復興喚醒了古希臘人對於個人各方面自然本性的尊重,長久以來中世紀禁錮人性的禁欲主義(asceticism)與只重來世不重... |
亞里斯多德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二世紀及十三世紀,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哲學思想,經由阿拉伯學者的轉介而傳入歐洲;阿奎納(Thomas Aquinas, 1225~1274)成為亞氏哲學重建與引入基督教哲學體系的偉大傳播人。亞氏學術思想成為中古後期學者研究的重要領域,尤其是亞里斯多德的邏輯成為中古學者思考的主要模式,因此在過度崇拜亞里斯多德的思想下,形成一切學術思想唯亞里斯多德的思想為準的流弊。此種認識、態度與價值傾向,遂被稱之為亞里斯多德主義。
亞氏對於希臘人的生活經驗,極為讚賞。他注重理性,偏好中庸之道,強調一切事物要和諧;他相信實體的客觀性,承認客觀實在秩序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