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經稟聖裁,垂型萬世,刪定之旨,如日中天。無所容其贊述,所論次者,詁經之說而已。自漢京以後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學凡六變。其初專門授受,遞稟師承,非惟詁訓相傳,莫敢同異,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聞,其學篤實謹嚴,及其弊也拘。……要其歸宿,則不過漢學宋學兩家互為勝負。夫漢學具有根柢,講學者以淺陋輕之,不足服漢儒也。宋學具有精微,讀書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消融門戶之見而各取所長,則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經義明矣。蓋經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經部總敘》十三經不過65萬字南宋鄭耕老統計如下:《周...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它計,故常為奸人所乘。夫聖人同跡,賢者求類,是同道也,非黨也。陛下奉遵堯、舜、禹、湯之德,豈謂上與數千年君為黨耶?道德同耳。漢1>時名節骨鯁2>士,同心愛國,而宦官小人疾3>之,起黨錮之獄4>,訖5>亡天下。趨利之人,常為朋比6>,同其私也;守正之人,常遭構毀7>,違其私也。小人多,譖言常勝;正人少,直道常不勝。可不戒哉!」絳居中介特,尤為左右所不悅,遂因以自明。 〔注解〕 (1) 漢:朝代名,西元前206∼西元220,由漢高祖劉邦滅秦,並打敗項羽所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
倒屣相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郭鈺《靜思集.卷一.歌行.送王葬師》:「衡嶽由來凌絕頂,青山有盡雲無盡。更百千年似眼前,春蠶畢竟誰為枕?東家求富西厭貧,倒屣相迎如父兄。伯牙抱琴子期聽,傾人意氣輕千金。」
絕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絕無僅有」意思是只此一個,絕無其他。宋代文人蘇軾曾上書給神宗皇帝,陳述自己的意見,希望神宗能廣結人心、固守法紀。文章一開始先說自己日前因上書表達買燈一事的意見,而冒犯皇上,自知罪不可赦,在家聽候發落。原本以為會被處以極刑,沒想到事情就此平息。因此非常感激皇上的恩德與善解,了解皇上是個願意改過、從善如流的人,這種美德是堯舜禹湯等古代聖王所力行不輟的,秦漢以降任何皇帝都無法做到,因此皇上可說是千年來唯一能追隨古代聖王的賢君,是絕無僅有的。後來「絕無僅有」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極為稀少。
認知學徒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的社會情境脈絡下,透過彼此的社會互動,讓新手主動建構知識學習的過程。 發展歷史其實「學徒制」已有數千年歷史,在正式學校教育未興起之前,一位新手要習得「一技之長」,必須跟著師傅學習,由師傅傳授實務經驗,新手經過多年的揣摩與耳濡目染,慢慢習得特定的知識和技能。這種傳統式的「學徒制」,偏重師傅的示範與講解、學徒的觀察與學習,是一種「邊做邊學」的方式,可惜教學內容和方法未必科學化和系統化,常常使以師傅的實務經驗和直覺傳授為基礎;而且師傅亦是扮演「知識和技能的權威者」和「知識和技能的傳遞者」的角色,因此「學徒」對於師傅的教導和要...
因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文明小史》第一回:「我們中國,都是守著那幾千年的風俗,除了幾處通商口岸,稍能因時制宜,其餘十八行省,那一處不是執迷不化,扞格不通呢? 」
腰纏萬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腰纏萬貫」條。 01.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五齣》:「家舍南安,有道為生新失館。要腰纏十萬,教學千年,方纔滿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柔弱、美好。如:「婉約」、「風姿綽約」。唐.鄭壁〈和襲美傷顧道士〉詩:「空留華表千年約,纔畢丹爐九轉功。」
千載難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年也難遇上一次,形容機會極為難得。如:「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你一定要好好把握。」南朝齊.庾杲之〈臨終上表〉:「臣以凡庸,謬徼昌運,獎擢之厚,千載難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基、基礎。唐.劉兼〈長春節〉詩:「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車書萬古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