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184 ms
共 1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多難興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國家多難,上下戒慎恐懼,奮發有為,戮力同心,使邦國復興。唐.陸贄〈論敘遷幸之由狀〉:「多難興邦者,涉庶事之艱而知敕慎也。」
|
恢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復原、回復、復興、規復、光復、收復
|
引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卻也有我的風流。」2.略引凡是明引一句或數句,文字加以刪改的,稱為略引。如:蔣中正<弘揚孔孟學說與復興中華文化>:「孟子讚美孔子為『聖之時者也』。所以孔孟的思想,可以說不僅能適應時代,且亦能領導時代。」 暗引凡事引用時,不指名出處,叫做暗用。又分為全用、略用兩小類。1.全用凡是暗引一句或數句,文字不加刪改的,稱為全用。如:劉真<論讀書>:「尤其在今天所謂『知識爆發』時代,更使人有『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感覺。」2.略用凡是暗引一句或數句,文字加以刪改的,稱為略用。如:張蔭麟<孔子的人格>:「他所喜歡的性格是『剛毅木訥...
|
惕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存儆惕而自我激勵。如:「亡國的少康,不斷地惕勵自己,最後終於雪恥復國,復興了夏朝。」《明史.卷二四.莊烈帝本紀二》:「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勤惕勵,殫心治理。」
|
言聽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1>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勠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
|
冰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聞,但冰雹在未落到地面前,是雲中的冰晶或過冷卻水,這對航空器的安全威脅很大,2002年10月21日復興航空貨機在馬公一萬八千呎的高空失事,原因經專家公布就是為飛機在空中積冰所致。雖然現在的飛機都有自動除冰設備,但在航行中若遇到雷雨雲層,飛行人員還是會避開並改變航路以策安全。<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冰雹英文關鍵字: Hail 參考書目註1:台灣是座氣象博物館61頁,俞川心作者,果實出版2004.10初版。註2:氣象觀察圖鑑不可思議的天空93至94頁,武田康男作者,劉麗文譯者,日月文化出版2007.10一...
|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陋就簡」原作「因陋就寡」。秦時焚書坑儒,只留下醫藥及卜筮之書,其餘書籍幾乎付之一炬。漢興之後,朝廷為了復興文化,一方面廣蒐經書的斷簡殘篇,一方面也請年老學者口述經文,以當時通用的文字「隸書」記錄下來。漢武帝時,魯恭王破壞孔子故居,在牆壁中發現了由秦前文字所寫成的經書。哀帝時,劉歆又於祕府校書時發現了其他的古文經書。因為使用的文字不同,所以用隸書寫成的經書被稱為「今文經」,而由秦前文字寫成的經書則稱為「古文經」。兩者的經書雖同,但內容實有出入,且兩派學者的治學研究態度更是大相逕庭,今文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
|
解衣推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勠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
|
理性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哲學思想,盛行於歐洲大陸文藝復興時期。強調個人的獨立思考,反對權威,主張凡事要用理性來判斷,而此種能力是天生的,並非來自於後天的學習。其主要的思想家有法國的笛卡兒、荷蘭的斯比諾莎、德國的萊布尼茲。
|
忍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ㄦˇ)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抗爭。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