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充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充符〕是〔莊子〕內七篇中的第五篇,旨在說明德充於內而符應於外,以及至德者應忘形無情的道理。所謂「德」是得自於天的自然本真,莊子有時稱之為「真君」、「真宰」,也就是人的內在自主的真實本性。人的內在本真多不免受役於外物,於是莊子提醒人當善於保全自然所賦予人的內在本真,不要失去,則德充於中,物應於外。內德充實的人能保全天真,超然達觀,其精神境界自然能與平等齊一的萬物實象相符應。為了說明這個道理,莊子在〔德充符〕篇特別以外形殘缺、內德充實的人比喻,說明「忘形」、「才全德不形」、「誠忘」以及「有形無情」等精神涵養的原理。
〔德充符〕全篇可作六部分,前四部分都是重言式的寓言(假託權威... |
幼兒道德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發展是指個人在社會文化環境中,由於周圍的人、事、物等的作用,逐漸有能力辦別善與惡、是與非、好與壞的標準,進而影響其社會行為。根據心理學家的解釋,有三種與道德發展相關之重要理論:一是佛洛依德(S. Freud)的心理道德分析論(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Morality),二是班杜拉(A. Bandura)的社會道德學習論(Social-Learning Theory of Morality),三是皮亞傑(J. Piaget)與郭爾保(L. Kohiberg)的認知道德發展論(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of Morality)。其中...
|
公德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重公眾利益的精神與態度。如:「做好環保的首要條件,就是發揮每一個人的公德心。」
|
品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性道德。如:「好的品德,要自己培養。」
|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Adler counseling)目錄1 理論原則2 人格的動力2.1 自卑的原則2.2 優越的原則3 諮商方法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理論原則此學派主要強調人是命運的主宰者,而並非犧牲者,並且強調人的自由抉擇、責任、生活目標、自我決定、生命的意義以及追求成功與完美等等之本能,另外也主張人的行為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而與佛洛伊德最大的不同即在於,阿德勒認為個...
|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主要理論架構2.1 基本理論2.2 教育思想3 影響4 參考資料 生平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B.C.)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也是亞歷山大帝的老師。亞里士多德不僅研習當時每一門學科的知識,而且也對大多數學科做出貢獻。他總結了古希臘哲學與各門知識發展的結果,首次將哲學和其他科學區別開來,開創了邏輯、倫理學、政治學和生物學等學科的獨立研究。在科學方面,他專研解剖學、天文學、經濟學、胚胎學、地理學、...
|
道德兩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兩難(moral dilemma)目錄1 柯爾伯格的道德兩難問題情境2 三期六階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柯爾伯格的道德兩難問題情境柯爾伯格理論中對道德發展程度的分期分段,是根據他所設計的道德兩難(moral dilemma)...
|
同心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一心意,同一信念。指思想、行動一致。《書經.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金史.卷二.太祖本紀》:「朕得天下,皆我君臣同心同德以成大功。」也作「同德同心」。
|
亞里斯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84~前322)希臘大哲學家和天文學家,主張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觀。曾就學於柏拉圖,後歸雅典,聚徒講學,繼承蘇格柆底以來的希臘哲學,而自成一套完整的體系,是首位系統陳述三段論法原理的人,奠定邏輯思維的基礎。著書甚多,以《辯論術》與《詩學》二書,對後世影響最大。也譯作「亞理斯多德」。
|
進德修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進品德,修習學業。「修」文獻異文作「脩」。《易經.乾卦.九三》:「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清史稿.卷二九四.李衛傳》:「丈夫立身行己,此等小節不能操持,尚何進德修業之可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