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狐藉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憑恃有權勢者的威勢恐嚇他人、作威作福。參見「狐假虎威」條。《宋書.卷九四.恩倖傳.序》:「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內有專用之功。」
|
狐疑不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事猶豫而難下決定。《東觀漢記.卷一一.來歙傳》:「時山東略定,帝謀西收囂兵,與俱伐蜀。囂將王元說囂,故狐疑不決。」也作「狐疑未決」。
|
令狐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評價:3 著作:4 唐史記載: 生平: (766-837)字殼士,宜州華原人,中國唐朝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初唐名臣令狐德棻後代。於唐德宗貞元七年及第,初任太原掌書記。唐憲宗時,升任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後為皇甫鎛推薦,被任命為翰林學士,累升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憲宗去世,唐穆宗繼位,令狐因親吏贓污事貶衡州刺史。唐敬宗繼位後,又重新提拔他為戶部尚書、東都留守、天平軍節度使、吏部尚書,累升至檢校尚書右僕射,進拜左僕射、彭陽郡公,開成元...
|
虎威狐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恃有權者的威勢恐嚇他人、作威作福。參見「狐假虎威」條。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或以隼翼鷃披,虎威狐假;霑漬鋒鏑,脂膏原野。」
|
狐狸尾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孫巖妻修煉成仙的狐狸,雖然變幻成人形以迷惑人,但尾巴卻無法變化的故事。典出《洛陽伽藍記.卷四.法雲寺》。後多比喻偽裝出善良的外表以迷惑世人的壞人所極力掩蓋的本來面目。《掃迷帚》第一三回:「惜此女尚無人發覆,所以狐狸尾巴還未顯出。」
|
狐裘羔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價值昂貴的狐皮做袍子,卻以價值低賤的羔皮製衣袖。比喻大體雖然完好卻稍有瑕疵。《左傳.襄公十四年》:「宰穀從而逃歸,衛人將殺之,辭曰:『余不說初矣。余狐裘而羔袖。』」宋.蘇軾〈賀趙大資致仕啟〉:「究觀自古之忠賢,少有完傳。錦衣而夜行者多矣,狐裘而羔袖者有之。」
|
狐狸莫笑貓,共樣尾翹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兩人半斤八兩而不知要檢討。例:分人講係「狐狸莫笑貓,共樣尾翹翹」个時節,自家就愛遽遽檢討。(被人說成不知自我反省的時候,自己就該趕快檢討。)
|
與狐議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為製裘而與狐謀皮,後來或轉用成「與虎謀皮」。義猶「與虎謀皮」。見「與虎謀皮」條。01.漢.王符《潛夫論.述赦》:「與狐議裘,無時焉可!」
|
狐丘之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列子.說符》:「狐丘丈人謂孫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孫叔敖曰:『何謂也?』對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逮之。』」後用以比喻人當謙虛,切勿自滿,方能避禍得福。
|
狗黨狐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互相勾結的壞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可憐金枝玉葉之人,零落在狗黨狐群之手。」也作「狐群狗黨」。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