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犯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綴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連結的樣子。比喻追隨不離。《荀子.非十二子》:「綴綴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子寧獨迷誤,綴綴意益彌。」
失魂蕩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自迷」,有人太過沉迷於聲色,才使倡家原本的功能變了質。其中原文:「做姊妹的,飛絮飄花,原無定主;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餘生。」意思就是說:作妓女的,感情就像風中飛絮,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對象;尋花問柳的人,每天沉迷女色,精神恍惚,完全不顧自己的人生。加上倡家老鴇不管天理,轉眼無情,常把人弄得傾家蕩產,敗名失德,喪軀隕命。倡妓這個行業這才常被人說是無底之坑、不滿之井,變成了害人的地方。
禍稔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
官差吏差,來人不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所來的人是奉上級的命令行事,即使上級有所差錯,也不是來人的責任。《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好個殺人害命的儒家子弟!官差吏差,來人不差。你自到太爺面前去講。」
秋毫無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利鞅名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人。孔子弟子,以孝友聞,和顏回同列德行科。 (8) 極摯: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9) 繫攣:戀念不捨。攣,音ㄌㄩㄢˊ,通「戀」。 (10) 世教:當世的正統思想、禮教,此指周公、孔子之儒教。 (11) 眩曜:迷惑、惑亂。〔參考資料〕 ■漢.東方朔〈與友人書〉(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卷二五.東方朔》引)不可使塵網名韁拘鎖。怡然長...
利韁名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人。孔子弟子,以孝友聞,和顏回同列德行科。 (8) 極摯: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9) 繫攣:戀念不捨。攣,音ㄌㄩㄢˊ,通「戀」。 (10) 世教:當世的正統思想、禮教,此指周公、孔子之儒教。 (11) 眩曜:迷惑、惑亂。〔參考資料〕 ■漢.東方朔〈與友人書〉(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卷二五.東方朔》引)不可使塵網名韁拘鎖。怡然長...
目不定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曾參:西元前505∼前436,春秋時魯國武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字子輿。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 布衣:平民。〔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漢.荀悅《前漢紀.卷七.文帝紀上》
措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處心積慮」之典源,提供參考。 《穀梁傳.隱公元年》【經】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傳】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1>?甚2>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云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注解〕 (1) 鄭伯:鄭莊公(西元前757∼前701),名寤生,春秋時鄭國國君。性忌刻,因弟段與母武姜圖謀王位,故伐段,遷母於城潁,誓曰:不及黃泉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