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敞畫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人張敞為妻子畫眉,整個長安城內都知道他為妻子畫眉畫得嫵媚動人。典出《漢書.卷七六.張敞傳》。比喻夫妻恩愛情深。《醒世恆言.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絛》:「假如張敞畫眉,相如病渴,雖為儒者所譏,然夫婦之情,人倫之本,此謂之正色。」也作「畫眉張敞」。
日異月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日新月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古代的儒者,認為一個人應敦品勵學才可成為身心兼修的大家。特別是對品德的涵養,更是古人所重視的。所以在《禮記.大學》中,有一段記錄個人品德修養的銘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說:「如果能夠一天使品德更新,那就能天天使品德更新,且一直持續不斷地更新。」《書經》的〈康誥〉篇說這是「鼓勵人民振作、自新。」《詩經》也說:「周朝雖是一個舊的國家,但在文王的治理下,卻能自新品德並且德化其人民,使得國運呈現嶄新的氣象與發展。」因此,君子無不盡力修養自己的品德,以期能達到完善的境界,進而領導國家走向康莊富強。典源只見「日新」,後來更見結合「月異」之「日新月...
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入仕者對國君的自稱。《禮記.經解》:「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荀子.儒效》:「儒者法先王,隆禮儀,謹乎臣子而致貴其上者也。」
倒屣迎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倒屣相迎」。見「倒屣相迎」條。01.《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源)02.清.桐西漫士《聽雨閒談》:「(倪)元鎮聞(金)宣伯儒者,倒屣迎之。」 
格物窮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究事物的道理。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七.如是我聞一》:「偶閱近人夜談叢銘,見所載焚旱魃一事、狐避劫二事。因存記所疑,俟格物窮理者詳之。」清.黃宗羲《南雷文定三集.卷一.餘姚縣重修儒學記》:「後之儒者,唯其難視聖人,或求之靜坐澄心,或求之格物窮理,或求之人生以上。」
黌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舍、學舍。《北史.卷八一.儒林傳.序》:「衣儒者之服,挾先王之道,開黌舍,延學徒者,比肩。」也稱為「黌宇」。
千慮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前面大軍守住,不和他交戰,使他進不能戰,退不能回,不到十天就可以把韓信的頭取來了。但是成安君是位儒者,主張義兵而不用詐謀,所以不用李左君車之計,而愿與韓信正面決戰。 韓信也知道他的處境危險,不便貿然進兵,後來打聽到成安君不用李左車的計,才安排下他的計策,傳令進兵。結果背水一戰,大獲全勝,殺了成安君,擒了趙王和李左車。 當韓信的部下,綁著李左車送到韓信面前的時候,韓信不但不殺他,反而親自為他解開了繩子,請他上堂,向東坐下(古時待老師的禮節),把他當老師一樣看待。同時,向他請教,準備北攻燕,東伐齊,要怎樣才能成功。 李左...
曠日彌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耗費時日,拖延很久。《戰國策.燕策三》:「太子丹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漢.桓寬《鹽鐵論.相刺》:「今儒者釋耒耜而學不驗之語,曠日彌久而無益於理。」也作「曠日經久」、「曠日持久」、「曠日引久」、「曠日引月」。
先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稱年齡或輩分較長的人。《三國志.卷五三.吳書.闞澤傳》:「澤州里先輩丹楊唐固亦修身積學,稱為儒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久仰先輩大名,如雷貫耳。」
名韁利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得自由。《漢書.卷一○○.敘傳上》,敘述了桓譚欲向班嗣借書的事情。桓譚博學多聞,遍習五經,是一位儒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名利的韁鎖所束縛,敬服周公、孔子的遺範,推崇顏淵、閔子騫的德行,既然你眷戀不捨儒家的禮教,又何必讓黃老之學困惑你呢?」在參考資料中,另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年代雖比所引典源為早,但因出處不明,故置於參考資料。後來「名韁利鎖」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因名利的羈絆而不得自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