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6.42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云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如此如此。《漢書.卷五○.汲黯傳》:「上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得自由。《漢書.卷一○○.敘傳上》,敘述了桓譚欲向班嗣借書的事情。桓譚博學多聞,遍習五經,是一位儒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名利的韁鎖所束縛,敬服周公、孔子的遺範,推崇顏淵、閔子騫的德行,既然你眷戀不捨儒家的禮教,又何必讓黃老之學困惑你呢?」在參考資料中,另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年代雖比所引典源為早,但因出處不明,故置於參考資料。後來「名韁利鎖」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因名利的羈絆而不得自由。
深惡痛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老殘遊記》第九回:「然宋儒固多不是,然尚有是處;若今之學宋儒者,直鄉愿而已,孔孟所深惡而痛絕者也!」
巧取豪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劉克莊〈鐵庵方閣學墓志銘〉:「四庫外羨錢尚十餘萬,公,儒者,未嘗行巧取豪奪之政,亦莫知其何以致此也。」
銳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願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不聽廣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 〔注解〕 (1) 廣武君李左車:漢初名士,生卒年不詳。 (2) 成安君:陳餘,秦大梁人,生卒年不詳。好儒術,與張耳為刎頸交。陳勝起兵,陳餘與張耳立武臣為趙王,趙王以陳餘為大將軍。後來張耳降漢,與韓信破陳餘於井陘,餘被斬於泜水上。 (3) 韓信:?∼西元前196,西漢淮陰人。年輕時曾忍...
旨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旨和意義。《北史.卷八四.孝行傳.王頒傳》:「勤學累載,遂遍通五經,究其旨趣,大為儒者所稱。」也作「指趣」。
一無所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居易是中唐的著名詩人,他的詩作以平易近人,老嫗(ㄩˋ)能解著稱,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由盛轉衰,王公貴族朱門酒肉,一般百姓生活卻十分困頓,造成許多社會不公平的現象,這些都成為白居易以詩諷諫的題材。在這首〈悲哉行〉中,白居易先寫儒者為學的辛苦與貧困,經常要等到垂垂老矣才能飛黃騰達;次寫富貴人家的子弟不事學問生產,年紀輕輕就能承襲爵位,每日與人飲酒作樂,縱情聲色之間,除了荒嬉娛樂之事,其餘的事都不知道。詩句雖然淺白易懂,但悲痛諷喻之情,躍然紙上,足堪發人深省。後來「一無所知」這句成語 ,可能就從詩中「其餘一無知」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什麼也不知道。
潤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潤色修飾。《漢書.卷八九.循吏傳.序》:「三人皆儒者,通於世俗,明習文法,以經術潤飾吏事,天子器之。」《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昔丁敬禮嘗作小文,使僕潤飾之。」
鴻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學的儒者。[例]王教授是位學養深厚的博學鴻儒,在學界享有盛名。
訾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責、批評。漢.桓寬《鹽鐵論.詔聖》:「瞽師不知白黑而善聞言,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