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風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
蘇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漁利,因而上書建議,得罪王安石,出為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市)推官。元豐元年(1078)蘇軾因為作詩譏諷時政獲罪,幾至於死,轍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被貶為筠州(今江西省高安縣)監鹽酒稅。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人士當權,廢新法,召蘇轍入京為司諫,時年48。紹聖元年(1094),新黨又得勢,於是蘇轍屢遭貶官,遷徙不定。徽宗時,已是晚年,退居許州(今河南許昌市),在潁水濱築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後蔡京掌權,又降朝議大夫,蘇轍閉門學禪,並整理己之著作,以自遣餘日,卒後追謚端明殿學士,後又追謚文定。 軼事...
1917年俄國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爆發了革命:罷工和示威遊行接連不斷。3月15日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這是革命的第一階段,之後成立了臨時政府。在一些大城市裡,如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組織蘇維埃,即是工人和士兵的委員會。布爾什維克也稱共產黨人在當時的蘇維埃非常具有影響力。 十月革命西元1917年10月,革命進入第二階段,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取得政權。列寧成立新的政府,並且實行十分嚴格的計畫:沒收土地、將土地分配給農民和建立由工人管理的工廠等。12月,列寧和德國簽訂停戰協定,蘇聯從此退出戰爭。西元1918年,俄國沙皇的家族被人暗殺,保皇派組成的白軍和共產黨的...
實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史體的一種。於一帝崩後,取其起居注、日錄、時政記等記注之作,並詔令章奏等,年經月緯,彙而成編。如《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周興嗣梁皇帝實錄三卷,記武帝事。
邱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昌革命成功,丘逢甲受廣東總督胡漢民之聘擔任教育司長,之後又抱病前往上海出席各省聯合會議,組成南京臨時政府。病情加重後丘逢甲被護送返回家鄉,不久之後便去世,年僅49歲。(同註1) 詩作選錄〈送頌臣之臺灣八首:其一〉涕淚看離棹,河山息戰塵。故鄉成異域,歸客作行人。鯤海三更夢,鷗天萬里春。分明來路近,未信遽迷津。〈往事〉往事何堪說?征衫血淚斑。龍歸天外雨,鰲沒海中山。銀燭鏖詩罷,牙旂校獵還。不知成異域,夜夜夢臺灣。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96。註2. 彭瑞金,《台灣文學5...
白居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了進士。元和元年(806)四月,憲宗策試賢良方正能言直諫科舉人。皇甫湜、牛僧孺、李宗閔在對策中苦詆時政,忤犯宦官,結果因宦官反對不得居上第,考策官、復策官亦遭貶斥。白居易憤然上書,主持公道。他因直言敢諫,為執政者所忌。元和十年,藩鎮李師道、不承宗遣人到長安刺殺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請急捕賊,以雪國恥,為執政者所惡,以莫須有的罪名貶江州司馬。自此淪落天涯,悲憤悒鬱。元和十三年十二月,白居易遷忠州刺史,政治上有了轉機。他吸取過去的教訓,採取明保身、隨遇而安的處世態度,並從此心向佛、道。長慶元年(821),任尚書主客郎中,知...
亮節高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
孔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儔也"(《典論•論文》)。文章以議論為主,內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薦禰衡表》力薦青年才士禰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見",稱讚禰衡"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仇",盛誇他"飛辯騁辭,溢氣坌湧,解疑釋結,臨敵有餘";《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引經據典,反復論證,從人情友道、宰相惜賢等方面諷諭曹操解救被孫權圍困的盛孝章,義不容辭;至於諷刺曹丕納袁熙妻為妾,比喻為"武王伐紂...
不言而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用言詞訓誡而天下平治。《北史.卷四七.列傳.袁翻》:「為政清靖,不言而化,自長史以下,爰逮鰥寡孤幼,皆得其歡心。」唐.魏徵〈論時政疏〉:「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名實相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副其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副其實」原作「名實相副」。據《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載,東漢末建安年間,曹操東征西討,戰功彪炳,權勢極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卻對他多所非議,常常針對時政上書給曹操,一點也不客氣。日子久了,曹操對他也有點不滿,然因孔融在外的名聲崇高,只得隱忍下來。郗(ㄔ)慮為附和曹操,便上奏請免孔融的官職,二人於是有了心結,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時,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孔融,要化解他和郗慮之間的怨仇。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