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73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殷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憂。《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三》:「感物懷殷憂,悄悄令心悲。」唐.魏徵〈論時政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也作「隱憂」。
湯顯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職。 在職期間,與東林黨人交往甚密。 萬曆十九年( 1591年 ),他又寫了《論輔臣科臣疏》,揭發時政積弊,抨擊朝廷,彈劾大臣,因而觸怒了神宗皇帝。 之後被謫遷廣東 。 後又調任浙江遂昌知縣。 湯顯祖在地方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終還是因不滿朝政腐敗,於萬曆二十六年( 1598年 )棄官回鄉,在臨川建了一座閒居,號“玉茗堂”,從此致力於戲劇和文學創作活動,終其一生。 著作戲劇• 《紫簫記》,大約創作於1577年 ,卻因被認為影射時政而...
法國大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大革命目錄1 故事2 事件說明3 關鍵字4 出處 故事法國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是各個階層對於整個社會秩序根深柢固、由來已久的反動。自1740以來的三次大戰爭以及農產品歉收,糧價飛漲,使得國家貧困不堪。當時政權集中在凡爾賽的宮內,批評這個政權就是犯法。貴族仍像封建領主一樣統治著國家,他們向負擔主要稅收的貧窮農民爭歛著各種前所未有的高額雜稅。中產階級受到啟蒙哲學家著作的影響也開始心生不滿,起而鼓動改革。1789年,在近150年的時間裡,國王路易十六(註2.)第一次呼籲全體意願設法進行部分改革...
貞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
張大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實驗的頑童,他小說的品種,不能一言以蔽之,舉凡寫實、歷史、魔幻、後設、科幻、偵探、武俠、鄉野傳奇、時政小說、新聞小說,不一而足,司馬中原曾說:「在當代文壇上,『張大春閃電』確是耀人眼目,他學習鑽研的玩意兒,統括了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他天生具有一種敏銳的內感,一種冥冥的靈動,加上不是常人所能比擬的想像和組合能力,以及極具爆發性的語言創造力,這許許多多的因素造就了他,就像是野鬼托生的文學怪胎。王德威也肯定他「是目前中文小說界中,最富創作活力的作者之一。幾乎每部新作,都能玩出有別以往的點子,而他對非文字媒體的廣泛興趣,也使...
辛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文辭、言語尖銳,刺激性強。如:「這篇文章措辭辛辣,批評時政,毫不保留。」
楚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楚國的隱士陸通。字接輿,因見楚昭王時政治混亂,佯狂不仕,時人謂之「楚狂」。《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後泛稱佯狂者或狂放不拘的人。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名實相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副其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副其實」原作「名實相副」。據《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載,東漢末建安年間,曹操東征西討,戰功彪炳,權勢極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卻對他多所非議,常常針對時政上書給曹操,一點也不客氣。日子久了,曹操對他也有點不滿,然因孔融在外的名聲崇高,只得隱忍下來。郗(ㄔ)慮為附和曹操,便上奏請免孔融的官職,二人於是有了心結,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時,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孔融,要化解他和郗慮之間的怨仇。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
辛亥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武昌起義2 臨時政府成立3 清帝退位4 關鍵字5 出處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Xinhai Revolution)自1904年以來,武漢即是革命據點之一。1911年,武漢有兩個革命結社,其一是文學社,這是承繼科學補習所、日知會的傳統而來;另一是共進會的支部。共進會是1907年不滿同盟會革命領袖革命行動的人在東京成立的。這兩個結社向武漢新軍宣傳,獲得新軍三分之一的人(五千人)支持。四川暴動時,這兩個結社即與已宋教仁為主的上海同盟會中部總會取得聯繫,準備在武漢起事。十月九日,因為秘密製造的炸彈在漢口俄國租界內爆炸而事洩,...
元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國最高的首長。在君主國家有國王,多為世襲的君主;共和國家則稱總統、主席等,大致由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唐.魏徵〈論時政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