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副其實」原作「名實相副」。據《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載,東漢末建安年間,曹操東征西討,戰功彪炳,權勢極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卻對他多所非議,常常針對時政上書給曹操,一點也不客氣。日子久了,曹操對他也有點不滿,然因孔融在外的名聲崇高,只得隱忍下來。郗(ㄔ)慮為附和曹操,便上奏請免孔融的官職,二人於是有了心結,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時,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孔融,要化解他和郗慮之間的怨仇。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學識,說他的學問是「名實相副」,和傳聞中的一...
愛莫能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陽枋〈上淮閫趙信菴論時政書〉:「未能一見君子顏色,乃欲摭簡編中古人陳爛兵法,冒瀆高明,多見其不知量,姑以致愛莫能助之之意云爾。」
謙沖自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處事謙和退讓,以修養自我的德性。參見「謙卑自牧」條。唐.魏徵〈論時政疏〉:「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讓而不自大。如:「謙虛」、「謙卑」、「謙和」。《書經.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唐.魏徵〈論時政疏〉:「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宣揚、傳布。《周禮.春官.大司樂》:「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唐.魏徵〈論時政疏〉:「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
顧此失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此失彼」原作「守此失彼」。薛道衡(西元540∼609),字玄卿,隋河東汾陰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王朝。與李德林、盧思道齊名,為當時文壇領袖。後因論時政,及隋煬帝妒其文才,被殺。隋文帝開皇八年,薛道衡被任命為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隨從晉王楊廣、宰相高熲出兵伐陳。高熲曾問薛道衡此次征戰是否能成功,薛道衡舉出了四個理由,說明此戰必勝。其中的第四個,薛道衡認為隋朝因行王道而強大,陳朝則因無德而顯得弱小。而且陳的軍隊不超過十萬人,以其西起巫峽、東至滄海的地勢而言,如果軍隊分散則顯得孤立而力量單薄;若是軍隊全部聚集於一處,則會防守住這裡,卻失去了其他的地方,無法全面防守。後來「顧此失彼」這句...
古道熱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道熱腸」是指人有上古時代淳樸仁厚的風範,及樂於助人的心腸。常見於小說,如《官場現形記》第四四回。《官場現形記》是清末著名的長篇小說,共六十回,作者李寶嘉。全書以暴露晚清官場黑暗為主題。當時政治黑暗,仕途非常雜亂,只要有錢,就算是目不識丁,也可以作官。在四十四回中,描寫一個名叫申守堯的人,他是個府經班子,但愈作愈窮,窮到家裡沒米可煮,只有拿東西去典當。一天申守堯跟一班佐雜們在聊天時,申守堯家裡幫他拿衣帽的老媽子走了過來,向申守堯說道:「老爺的事情完了沒有?衣裳脫下來交代給我,我好替你拿回去。家裡今天還沒米下鍋,太太叫我去當當,我要回去了!」申守堯聽到老媽子說出他的窘況,覺得很丟臉,就打了老媽...
針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石針刺經脈穴道的古代治病方法。後用以比喻規勸過失。[例]痛下針砭、針砭時政
以身作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四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五倫》務進仁賢以任時政,不過數人,則風俗自化矣。臣嘗讀書記,知秦以酷急亡國,又目見王莽亦以苛法自滅,故勤勤懇懇,實在於此。又聞諸王主貴戚,驕奢踰制,京師尚然,何以示遠?故曰:「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從〕。」以身教者從1>,以言教者訟2>。夫陰陽和,歲乃豐;君臣同心,化乃成也。 〔注解〕 (1) 從:依順。 (2) 訟:音ㄙㄨㄥˋ,爭辯是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