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8.74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吳沃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寓言報》等,其中尤以《寓言報》最為著名。1906年,擔任《月月小說》總編,發表大量文章,批評時政。其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轟動一時,影響深遠,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專以揭露和譴責社會上的醜惡現象.絕意於仕途,故只能靠賣文為生。一生清貧,卒於1910年10月在上海逝世,終年45歲,死時身上僅餘四角小洋,其喪事也是由朋友代為籌措,其遺體先停放在閘北潭子灣廣肇山莊,一厝20年,直至1931年9月21日才火化,骨灰埋在大場廣肇山莊。 著作 他創作的小說有30多種,人稱“小說鉅子”,是清末譴責小說的傑出代表,與李...
尊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尊從四時政教的命令。《禮記.表記》:「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
京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繫置於《易》學框架之內,從而令人耳目一新。但災異與政治之間並無因果聯繫,要想以講災異干政,就必須對當時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格局有一定了解,洞察其發展變化趨勢,能夠做出比較準確的預測,再把這些預測與自然災害、反常天象結合起來,才能為人們所接受。京房不乏這方面能力。漢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他走上仕途,不久,“西羌反,日蝕,又久青,亡光,陰霧不精(清)。”京房趁此機會,“數上疏,先言其將然,近數月,遠一歲。所言屢中,天子說之。”(《漢書•京房傳》)通過講災變的方法,京房獲得了元帝的信任。京房講災異的目的在於乾政,推...
蔡元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的舊觀念所束縛。 民國首任教育總長民國成立,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元培被任命為教育總長;臨時政府北遷後,仍蟬聯教育總長。這時,中國政體,已由專制改為民主,除舊佈新,一切草創;而各方對新教育的精神、制度與內容,頗多意見。元培既身負教育重任,於教育方針,不能不有所表示。他認為當時教育界所提倡的軍國民主義及實利主義,固為救時之必要,而不可不以公民道德教育為中堅。欲養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種哲學上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而涵養此等觀念,不可不注重美育。因將清季學部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五項宗旨加以修正,改為:軍...
老殘遊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末劉鶚撰,共二十回,為章回小說。借書中人物「老殘」的遊歷,抒發作者對當時政治、社會的批判。為我國著名的諷刺小說。
藥石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勸人改過向善的話。《舊唐書.卷七八.高季輔傳》:「十七年,授太子右庶子,又上疏切諫時政得失,特賜鍾乳一劑,曰:『進藥石之言,故以藥石相報。』」
不加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置可否」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據《浮溪集.卷二五》引)公諱膚敏,字商彥,少力學問。……先是,公論時政。上曰:「崇寧大觀1>以來,所以亂祖宗法者,由宰相2>持祿3>。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馴4>致前日之禍,自今當以為戒。」 〔注解〕 (1) 崇寧大觀:北宋徽宗的兩個年號。 (2) 宰相:古代君主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 (3) 持祿:保住祿位,無所建樹。 (4) 馴:逐漸。
清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
自同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密同鄉的高官劉勝,也辭官還鄉。劉勝為人明哲保身,不問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讚劉勝是個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愛管閒事,激勵他向劉勝學習,就說:「劉勝曾任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見不少重要人士,理當多關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往上舉薦;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這是國家的大罪人啊!而我見到有志於正義、盡力行善的賢者就向您推薦,見到違背正道、喪失節操的人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後來「噤若寒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
張養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親至其家問疾,四顧壁立,嘆曰:「此真台掾也!」遂改授堂邑縣尹,尋拜監察御史。 政治生涯武宗時上疏論時政,言詞過切,當國者不能容之,遂除翰林待制,復構以罪罷之,其品格之高,可以想見。仁宗時應召再出,官至禮部尚書,後以老父年高急待奉養為由,棄官歸隱,所居有泉石花木之勝,優遊其間,雖屢徵不起。文宗天曆二年,關中大旱,人且易子而食,朝廷特派張養浩為陜西行臺中丞。養浩聞命,散其家財以與鎮里貧乏者,即日就道。至陜,救荒除弊,勤政撫民,凡遇餓者則拯之,死者葬之。道經華山,禱雨於嶽廟,泣拜不能起,天忽陰翳,大雨二日。及到官,復禱於社壇...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